戴維·洛奇(1935- ),一九三五年在倫敦齣生,早年就讀於倫敦大學,伯明翰大學博士,英國皇傢文學院院士,以文學貢獻獲得不列顛帝國勛章和法國文藝騎士勛章。從一九六〇年起,執教於伯明翰大學英語係,一九八七年退職從事創作,兼伯明翰大學現代英國文學榮譽教授。
洛奇已齣版十二部長篇小說,包括“盧密奇學院三部麯”《換位》(Changing Places,一九七五年,獲霍桑登奬和約剋郡郵報小說大奬)、《小世界》(Small World,一九八四年,獲布剋奬提名)和《好工作》(Nice Work,一九八八年,獲星期日快報年度最佳圖書奬和布剋奬提名)以及《作者,作者》(Author, Author,二〇〇四年)等,其中以“盧密奇學院三部麯”最為著名。他還著有《小說的藝術》(The Art of Fiction,一九九二年)和《意識與小說》(Consciousness and the Novel,二〇〇二年)等文學批評理論文集。洛奇的作品已用二十五種語言翻譯齣版。文學批評史傢安東尼·伯吉斯認為,洛奇是“同代作傢中最優秀的小說傢之一”。
《小世界》在一九八八年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洛奇本人擔任編劇、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好工作》,獲得一九八九年皇傢電視學會最佳電視連續劇奬。
《小說的藝術》是九十年代英國非小說類暢銷書之一。《金融時報》評論說:“它是福斯特的《小說麵麵觀》以來最齣色的、麵嚮大眾的小說研究。”本書對傳統小說藝術、現代派和後現代派的技巧做瞭深入淺齣的解釋與論證,並囊括瞭小說研究的最新成果。書中的許多章節都曾在《星期日獨立報》、《華盛頓郵報》做為專欄文章登載,內容涉及範圍極廣,幾乎包括瞭古典和現、當代的每一位大作傢,如菲爾丁、奧斯丁、亨利・
詹姆斯、詹姆斯・喬伊斯等人。這是一部較全麵、具有權威性,又適閤於廣大讀者的收藏書。
David Lodge对小说的分析可谓是到位,且伴有新颖之处。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当成一本“分析小说”的理论书籍读,虽然书中的小说批评属于运用甚广,牵扯其它专业之深,看似学院派,但并不失其僵化,David Lodge好像一眼就能看到某一位作家与其余作家的不同之处(这个得建立在...
評分小说是3个人玩的游戏 小说是一种游戏,一种至少需要3个人玩的游戏:一位作者,一位读者,还有一位是主角。 作者通过文本的叙述,控制着主角的情绪;主角的情绪反应又引导着读者的反应。 但是,由于文本语言的意义和形象,需要读者的大脑重新解读。 因此,不论作家具有多么强烈...
評分话说在最后的美好时代、也就是还没有电子阅览器、微博甚至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对待小说的态度与今日截然不同。在那个时代,小说不是用来读的,而只能是用来重读的。一个好读者不仅关注情节和人物,也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去注意描写、反讽、隐喻等等有趣的文学小把戏。所以,哪怕...
評分和另外两位来自名家(亨利詹姆斯和米兰昆德拉)的同名著作相比,洛奇教授的这本《小说的艺术》可谓最为浅显生动的一本。 浅显当然不是贬义词,请注意,“浅显”的后头还有“生动”被用来补充和提升整体的品质。作为需要这种在很短的篇幅里就能带领读者悠游小说林,窥探小说叙...
評分2010年10月25日读完了这本书。 在刚刚拿到这书的时候,粗略地翻了一下,觉得就是一本《阅读与写作》+《青年必读书手册》。 不过看过才觉得,比一些单纯的推荐书目类读物要好很多。
kindle# 看這本的最大好處是,打算找原著“糾正”,再擼些小說原著…搞到的kindle 版本太渣,錯字齁多、缺失幾篇且不講,人名好些也跟常用名不同(伯吉斯弄成博爾赫斯,敢再嚇唬勞資嘛),好多作品名翻得更扯,大囧,虧得能拗過來…有些內容翻譯明顯尷尬,尤其是論語言過去-現在-將來時態變化與敘事視角、作者位置關係啥的,中文語境對不上…講紙本書物理性質引緻的可預知結尾與電影不可預知結尾的比較那塊,如今電子書可以彌閤一下咯,大傢都有進度條蛤…
评分3星半,寫給普通讀者的小說理論。這類書最好還是讀原文,對大量英語句法的分析譯介後顯得模糊,且譯者不太懂文藝吧,作傢、藝術傢的譯名弄得亂七八糟的。
评分99年版本,譯名有些和現行通用的不統一,作為報刊連載,做到瞭點到即止(基本和詞條差不多啦,不過有引文範例)。
评分淺,善於讓讀者對所談的小說産生興趣。譯得有點問題
评分早看過,入門蠻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