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德(1925—2006),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隋唐史,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第六任汉学讲座教授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讲座教授,1967年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与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费正清共同主编《剑桥中国史》。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历史丛书的一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的王朝历史,作为《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上卷。原书于1979年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
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此书把武后对佛教的推崇完全归结于薛怀义的影响,这一结论恐怕是简单化和有失偏颇了。 由此观点出发,书中便顺着说武后处死薛怀义后就逐渐疏远佛教,这一描述则已经违背史实了。《旧唐书》载武后迎请神秀禅师进京时“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此景无疑不能以疏远称之,这是公元70...
评分《剑桥中国隋唐史》原书于1979年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海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李斌成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译本前言中说: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前言又言,本书有四特点, 一、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
评分一直都认为书评是很严肃的东西,不是我这样书刚读完一本就开始写的,所以我缩写也称不上书评,只是自己读完一遍之后的简单的想法。 一本书的战线不能拉得太长,读着读着就成了自己要读完这本书,而不是简单纯粹的读书。这一本书实在太厚,最近的事情也挺多,所以这本书大概读了...
评分从这本书开始读历史。 我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获得观察世界的框架,就好象不同的眼镜。看日食要用墨镜。看星星要用望远镜。 如果把历史知识当作一种观察当今世界的框架,读起来就非常有趣,很多靠自己观察看不懂的事情,和历史一比较就纷纷显现出了新的轮廓。 另外,读历史未必需...
评分唐,是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朝代,如果说汉是让现代中国初成型的朝代,那么唐就是让中国第一次展现在世界舞台上的时期,也许从疆域上来说,唐不是最辽阔的时期;经济上也不能算是最富裕的时代;但从文化上来说,却是最光辉的时代甚至影响到了如今,当然也远远影响到了周边甚至世...
剑桥史系列的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不过以翻译感很强的文字去读中国史,多少总有点别扭。另外作者们似乎时不时的就会隐约流露出一点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感觉,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
评分此书还不错,就是翻译雷人了一点,面首、圣职、老律师,感觉很有穿越的味道。谈藩镇割据谈得比较好,至少让人明白藩镇是必须有的,否则王朝无以立足,但藩镇又把中央的权分掉了。基本上这块内容可以让我们理解宋朝何以释兵权,又因此而在抵御外侮上老是吃败仗。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所谓中国“两千年专制史”的讲法太随便(资中筠在这个讲法上也太随便),现在人们讲“两千年专制史”目的是对当代政治的影射(就跟文字狱啥的一样),但这跟历史是不相符合的。
评分看看怎么样
评分考试前匆匆读了一遍,主要了解隋唐的整体演变经过,没有细究具体结论。在书写上,唐朝前期诸帝基本每人专辟一章,注重不同皇帝统治的个性化一面,但似乎认为前期制度的变化大多适应社会秩序的变化,使行政程序合理化和效益化,玄宗之后的制度变迁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而中晚唐则以整体论述,更多倾向于安史乱后唐王朝秩序重建的困境,地方单位、社会集团与中央政权之间关系的亦分亦合。此外,书中注意较多的还有中央内廷政治重要性的上升、(财政、军事)专使任命的广泛、藩镇问题、贵族精英的京畿化等。由于一手史料在论述中出现的不多,因此读来有时有点以论带史的感觉,作者常常会对政策和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往往是根据每个章节主题带出的。
评分我对隋唐史了解很浅,所以读这本觉得比秦汉史好不少。但总有种抓大放小,隔靴搔痒的感觉,序言里译者说此书“难能可贵”,应该是恰当的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