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内容简介:两件看似一模一样的东西,为何一件是艺术品,而另一件不是?在《汉译精品•思想人文•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中,一位从事艺术的愤青JSeething先生愤然质问,凭什么杜尚拿来的小便池是艺术品,他拿来的小便池就不是?通过J先生,丹托追问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杜尚的小便池之后,艺术与实物究竟有何区别,艺术是否仍然有其边界。
阿瑟.C.丹托(ArthurC.Danto),美国著名哲学家、艺术批评家。曾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从1984年开始一直担任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杂志的艺术批评撰稿人。著有《艺术的终结》、《艺术终结之后》、《美的滥用》、《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等。
转载请私信,严禁商用! 摘要:在激进多元化的后现代区分艺术与非艺术和建立一种能够解释过去 、 现在与将来艺术的艺术哲学理论是分析哲学家,批评家丹托面临的两大难题,在丹托看来,某物作为是一件艺术作品需拥有一个题材即是关于某物的,并持有某种态度或视角,采用一隐喻性...
评分因为接触艺术理论是最近的事情,之前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文论。很不幸的是对于文论来说,尤其对于中国人眼中的文论来说,界定作品的身份难免要落到签名问题上。经常在研究生的问答课上会听到关于掩掉署名对作品评介的影响这类的问题,用巴特在《批评的真实》里的观...
评分 评分因为接触艺术理论是最近的事情,之前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文论。很不幸的是对于文论来说,尤其对于中国人眼中的文论来说,界定作品的身份难免要落到签名问题上。经常在研究生的问答课上会听到关于掩掉署名对作品评介的影响这类的问题,用巴特在《批评的真实》里的观...
评分《寻常物的嬗变》一书基本是对丹托1964年发表的《艺术世界》这篇论文的扩展,所以将本文转载至本书评论区,方便大家参考。 译者按:美国当代最著名艺术批评家及艺术哲学家丹托在1964年撰写的《艺术世界》一文是当代艺术批评的一篇重要文献,首次提出了“艺术世界”作为机制的命...
典型的才子学者型笔法,不给出清晰的辨析,很多生动的例子。看来凡是和古德曼有瓜葛的人写书都难懂~~
评分La transfiguration du banal
评分既哲思深刻,又文采飞扬,丹托确实是大师级的手笔。“事物的外形相同,但一者是艺术品,一者是寻常物品,为什么”?这是本书的主题所在,而丹托就此所举的这类例子很多,可谓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例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似,但这种相似性之下有何“不同”?它们彼此能互相支援,互相证明么?这值得进一步思考。翻译非常好,几乎一气呵成读了下来。
评分典型的才子学者型笔法,不给出清晰的辨析,很多生动的例子。看来凡是和古德曼有瓜葛的人写书都难懂~~
评分丹托的“艺术的终结”针对的是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的“不可辨识性”以及其背后截然不同的哲学语境。从“寻常物的嬗变”到“哲学对艺术的剥夺”再到“艺术终结之后”,丹托实际上都是在延续“艺术世界”一文中的讨论——艺术品与其他人工制品或工业产品之间的区别问题。自从安迪沃霍尔的作品Brillo盒子展出之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已经不能单凭外观来区分了,而应该到由某种艺术史知识、艺术制度或者某种理论体系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中去寻找答案。其结果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已经不是物理构成层面区别,而转向了它们各自所处的关系体系。可见,丹托的理论观点完全是艺术作品在哲学层面的判定问题,其中“嬗变”或者“转化”是其关键词,而“终结”与否则可以放在相对次要地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