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本书共集结了12篇论文,全是关于中国文化史的探讨和论断。每篇都以概括的方式呈现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方面,从宏观角度提出一种长程的贯通解释,描绘一个大轮廓。思想、政治、商业、宗教、民间文化、文学、科学、医学、艺术、科举、侠等尽在其中,涉及范围相当广阔。从这些特殊面相深入浅出探讨中国文化的常中之变和变中之常,而重点仍在于彰显中国文化史的一般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的书,讲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涉及的方面比较广,而且它对中国文化史的探讨角度是很有特点的,学习历史专业的同学很应该去看看这本书,它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个串连,看了它之后。我相信你学起中国古代史会更加轻松。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文化的书,讲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涉及的方面比较广,而且它对中国文化史的探讨角度是很有特点的,学习历史专业的同学很应该去看看这本书,它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个串连,看了它之后。我相信你学起中国古代史会更加轻松。
评分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1931年出版三卷本经典著作《化学胚胎学》,成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后又发表《生物化学形态学》和《胚胎学史》,19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李约瑟对中国科学...
评分余英时先生,安徽潜山人,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与汉学家,师从钱穆、杨联升等名家,曾获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所著《中国文化史通释》系由十二篇论中国文化的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宋明理学,近代士商互动,中国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与科学,传统医...
评分虽然只是一些文章的合集,但书中所涉无论思想史、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宗教入世转向、明清小说还是医学、科学、科举、侠文化及中日文化交涉,都以极简文字描绘出中国文化不同的面向。这些面向之间,可以看到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它们共同拼凑出一个整体的文化面貌。读书...
写得真心好。作者开宗明义就把自己的治学经纬和盘托出,几乎就是把做文章的套路告诉给大家,同时也把批评的手段赋予人手,其局限者由此可以被提出和讨论。这正是做学问最可贵处。时下一般报刊文章(尤其所谓专栏)都不经读,原因就在作者总在藏拙而不是露拙,大话多于考证的细致和推论的严密,如何让人信服?
评分做了套模拟卷各种余英时。。但是此书真不怎么样,感觉好随便,几篇小论文仅仅是点到为止。
评分用政治经济解释“心学”明显模拟韦伯,但完全2码事啊,韦伯有理有据,余就是强行解释,私以为心学更多应该从释道儒融合、宗教借鉴道路,最多可以辅助文化和实践论来解释; 用基督教一些理念,强行解释禅宗道教,根本是没学通嘛,钱穆怎么教学生的?钱穆和铃木大拙从文化性上解释,我buy it,余往真理前再走一步就是谬误了; 修修数学史吧,不要张口就来:真不是中国人太实际,没有思辨性,而是欧洲的条件太“独特”了:希腊哲学、各国竞逐和大航海的“需求”、物质条件到了……,从来没有天生优秀的文明,现在我更加看中“气数”,如果中国能把社会、制度、需求……这些突破了,中国古代数学一样可能演变成现在数学体系类似的形态,不要跪久了站不起来 西方突破和独特更多在外部性; 说实话对不少“海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大家” 水平挺失望
评分从士商合流、儒释道演化、中医、科学观、科举、侠道等不同面相解析中国文化。视野广,观点精,文笔清。“游于艺”到“心道合一”,特别喜欢《原”序“》那篇。
评分: K203/8946-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