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枝晃,1911年生于大阪。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1975年退休后被该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曾参与原东德(德意志民主主义共和国)文化部的吐鲁番写本研究,以及法国CNR ERA438敦煌写本研究,并任哥本哈根大学、南开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1959年获得日本学士院,1972年获得法国朱里安奖。1998年去世,著作有,居庸关》(和著)、《高昌残影》、《敦煌学及其周边》。
你每天都在使用汉字,但是你真的了解它么?
你知道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是什么样的?你知道汉字最初的用途是什么?你知道人们常用的隶、楷、行、草四书是什么样的关系?你知道从刻画在甲骨、金石上的汉字到写在简牍上的汉字、写在绢帛上的汉字,再到写在纸上的汉字,最后到印刷在纸上的汉字,其间经历了多少曲折漫长的努力?
在这本小书里,日本著名敦煌学专家藤枝晃教授,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百多幅珍贵的图片,联系汉字载体的材料和形式、制作方式、收藏方式等,饶有趣味地为你讲述了汉字三千五百年的发展与进化。这是一些你或许已经有所耳闻,或许还从未听说过的,但却是应该知道的知识。
本书第一版1971年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翌年,法国学士院给这部著作颁发“朱里安奖”。1991年,这部著作登上岩波书店“同时代藏书版”排行榜,并再版。同年年尾,知识出版社出版此书的中文版,书中的大量资料对中国在该学术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1990年,本著作收入日本“讲谈社学术文库”目录,并发行第三版.
书是好书,内文每页都加一条渐变色太匪夷所思了。 05年的书,猜当时设计排版的人现在也觉得不好看吧。 现在新星出版社的装帧风格和当时差异还真是不小。
评分原价26,三折购之。 去特价书店看了一圈,有这本书和另外几本文化史的书放在一堆。封面设计比较差劲,翻了一下感觉不错,就买了下来。还没有看完。 书前有饶宗颐的序,提到作者曾经说过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争议,饶先生没有说是什么话。网络上有榮新江的考證,好像是敦煌在中国...
评分自吾來美國已一寒食年。於回國之際,借此書於圖書館。促然閱之,盛感婉約與柔情。謹以此文記此刻心情,恐久而淡忘。 全書讀完,最讓我眷戀的部份莫過於篆書刻印的發展、楚帛文字以及太學的十二經石刻了。 印,篆書。 從小就對這種文字帶有一種特殊情懷。那是我們中華帝國千年...
评分书是好书,内文每页都加一条渐变色太匪夷所思了。 05年的书,猜当时设计排版的人现在也觉得不好看吧。 现在新星出版社的装帧风格和当时差异还真是不小。
评分自吾來美國已一寒食年。於回國之際,借此書於圖書館。促然閱之,盛感婉約與柔情。謹以此文記此刻心情,恐久而淡忘。 全書讀完,最讓我眷戀的部份莫過於篆書刻印的發展、楚帛文字以及太學的十二經石刻了。 印,篆書。 從小就對這種文字帶有一種特殊情懷。那是我們中華帝國千年...
不谈六书与小学,而以历史演进角度透视文字周边元素,如书体、笔、简、帛、纸、碑、印等,内含诸多珍贵图录,受益良多。
评分不拘一格的“文化史”,不装、不腻
评分新星版的封面太难看了
评分可能还是写得太早了,很多解释现在看来很荒唐,不过还是能够看出日本人治学的认真。
评分不谈六书与小学,而以历史演进角度透视文字周边元素,如书体、笔、简、帛、纸、碑、印等,内含诸多珍贵图录,受益良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