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敘弗倫·蘇格拉底的申辯·剋力同》依《泰阿泰德》與《智術之師》兩篇閤冊的拙譯舊例,閤冊之譯者序末句有雲:“平生素抱盡譯柏氏全書之誌,假我十年,容以時日,庶幾有以成斯舉。”如今十五年過去瞭,我已七十三歲瞭,此誌不渝,猶盼假我十年至十五年,黽勉從事;斯願能遂與否,則非我個人精神上的意誌所能決定。
春夏之交,商務印書館二位編輯先生南來,枉過寒齋,麵談齣版事宜,曾允立即動手整理舊稿。不料二位剛剛北返,、我的舊疾前列腺增生和腸胃功能衰退加劇,新病腰椎增生、左下肢動脈僵化又起,腰痛腿酸,坐、起艱難,步履不便。
【按:本书前两篇《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读的是商务印书馆严群的译本,《克力同》读的是水建馥的译本,兼参考严群译本。】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惟有神知道。” 苏格拉底最终被处死,这无论如何难以让人接受,因为这个故事中任何一方都能...
評分如果苏格拉底生活在当下。。。也许不应该这样提问题,因为任何时代都需要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有趣的是,苏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辩护词“我是神赐于你们的礼物”。从书中看来苏氏的智在于“自知之明”。苏氏的自知之明更多提现在他知道自己的无知而大多数智者不知道自...
評分2015年2月22日的反思 最近还是在反复想《申辩》的理解问题,总觉得有点哪里不对劲。今天偶然又想起了哥白尼(Copernicus )在《On the Revolutions of Heavenly Spheres》的前言,我想明白问题在哪里。因为在我个人的价值观中,比起宁死不屈、英勇牺牲的人们,我可能更加欣赏...
評分按照传统解读的四篇一组的归类方法,这篇对话常常被与<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归为一组,虽然这四篇发生的时间顺序连续且明显,但<申辩篇>被认为在很早之前写成,这篇与<申辩篇>,<克力同篇>一起被现代观点归为早期作品,因为这与其他早期作品一样,苏格拉底使用反问法,...
評分变奏,就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把主题、动机等音乐素材进行变化,而变奏曲则是按照这种曲式写成的一系列器乐变奏。 苏格拉底的对话,那些探讨诸如虔敬、勇气、德行等的对话,都给我这样一种音乐感。比如《游叙弗伦篇》,尽管副标题“论虔敬”是后代学者加诸于此的,但虔敬恰如这首...
show嘎啦底
评分虔敬的問題最終未被解決,那是因為它本身未被解決,但也正因此被解決瞭。被審判者的逆審判且巧妙藉助“神”的閤法性:我的天賦乃神之規定,我雖謙虛但神不撒謊,而此天賦則是“解構”(證明他人的無知),蘇亦是空空如也。歷史的正如蘇自己所言:為自己申辯亦是為城邦申辯,繼而有瞭剋力同篇,維護法律的閤法性(豈非怕死?實乃英雄懦夫之史太!)。因而蘇格拉底是否應該受到寬容?就整個哲學史而言他必須死,這恰恰預示著隱微寫作的誕生,並導嚮蘇的命題:真正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活得好。蘇的不逃跑正是大他者的降臨!蘇柏共同體是一種特殊的雙簧:蘇格拉底確實是演員,但這種戲劇演員在先,而編劇則帶走批判性的意見——這不就是純粹理性批判?
评分應該主要是早年的舊譯稿,話說得彆扭之極,既不是好文言也不是好白話,還不如去讀英文。民國時的文言譯本都比這個好懂多瞭!譯名和現在的通譯差距較大。後麵附有一些重要詞匯的釋義,但正文沒有注疏,參考價值有限。
评分“分手的時候到瞭,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齣路好,唯有神知道。”這麼有力量的一句話,在這裏。
评分在“武林道古橋畔杭州大學逼仄之居”蝸居的譯者,是嚴復的侄孫,王曉朝的老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