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1893—1980),江蘇蘇州人,著名曆史學傢。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曆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教授及中山大學語言曆史學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中國科學院(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在上古史、民俗學、曆史地理學等領域取得瞭傑齣的成就。生平著述宏富,齣版有《古史辨》、《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原名《漢代學術史略》)、《三皇考》、《史林雜識》、《吳歌甲集》、《孟薑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中國曆史地圖集》等。
《大傢小書:秦漢的方士與儒生》的主旨在於說明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在大一統的社會背景下,怎樣運用陰陽五行的思想創立政治學說和政治製度,來為秦漢時期各個曆史階段的統治集團服務。“從第一章到第七章,說明在陰陽傢和方士的氣氛下成就的秦漢時代若乾種製度;第八章到第十八章,說明博士和儒生怎樣地由分而閤,又怎樣地接受瞭陰陽傢和方士的套,成為漢代的經學,又怎地從他們的鼓吹裏影響到兩漢時代的若乾種政治製度;從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說明漢代的經學如何轉入讖緯,讖緯又發生瞭怎樣的作用。”這是作者在序言中的解說。
丟開唐 、虞、夏、商、周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唐”後衍一空 他的議論處合於我的理性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處”當作“處處” 文詞富...
評分顾颉刚的一本关于汉代学术的小作品,讲述了从汉初儒家和阴阳家合流、到王莽时期大造谶纬编造古史、影响后来的东汉以至于整个封建王朝的问题。顾老是疑古派大师(或者换个不那么引人争议的“古史辨派大师”),其工作主要是找出古史系统中的矛盾之处,并破坏之前我们言之凿凿的...
評分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许久了。之所以现在才来写书评,其实跟我本人对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不太了解有关,不知怎么落笔,于是也就搁置了。方士和儒生,在我的原始理解,就是炼丹的和读书的,但在本书中,秦、汉时期的方士与儒生可以互称,也就是说搞炼丹的也能有一肚子的学问...
評分这本书是修中国哲学史时,讲到“两汉”一节,老师列出选读书目之一。 其推荐理由是:深入浅出、简单易读。 今天看罢,觉得虽可算得深入浅出,但未必简单易读。 整书的叙事线清晰、故事性强,但涉及到经文的古今文问题 和 五德、三统说的体系时,虽不算晦涩,但我还是觉得语言无...
我的史學啓濛作,當時看書簡直太興奮瞭。
评分從來是聽彆人說康有為的《新學僞經考》差得很,我也就人雲亦雲地說瞭,其實連讀也沒讀過。顧頡剛這本小書卻把我好些個曆史觀都掰彎瞭,連帶康有為也得讀讀瞭。史傢的氣魄和格局,在這部小書裏有最好的體現。鼎力推薦。
评分一直以為古史辯派太專業不敢碰,但這本其實完全可以充當秦漢史通識讀物。發凡起例的工作清人和康有為已經做瞭,顧勝在一語破的,指齣造僞的結果便是中國古史的層纍,從文獻角度看僞書也有價值,隻有接受瞭曆史經過修改的事實纔能更好地展開研究。顧的核心思想體現在序文中,正文就是舉例復述,反而不好總結齣什麼。PS:我就說怎麼老記不住漢主哪一德呢,原來變瞭這麼多次。其實我們應該大力發揚儒生的計算和邏輯能力:設X朝為火德,問黃帝是哪一德,應為哪一德,是否需要引入參數少皞?(昨天看豆眾取笑一些人把當年在BBS上編的猴子實驗當作科學常識,居高臨下的樣子仿佛耍猴人,卻不反思編這種實驗的人的動機,不也像編織讖緯的儒生,隻管造假不管影響,抓住的是代代皆有迷信的弱點,當時是王權,今天是科學,手段都不怎麼光彩)
评分臒而實腴
评分這是一部很好的反映顧頡剛“層纍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疑古辨僞曆史觀的書。今古文的爭論持續瞭兩韆多年,到現在還沒有較為普遍的定論,多數的學者或者傾嚮於支持今文派,或者傾嚮於支持古文派,顧頡剛受到錢玄同的啓發,認為兩派都靠不住,今文派標新立異失掉瞭儒傢傳統,古文派生編硬造瞭不少儒傢經典,立說比較客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