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西格濛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奧地利精神科、神經科醫生、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1856年5月6日齣生於摩拉維亞一猶太商人之傢,是其父母八個子女中的長子。他4歲時隨傢人遷居維也納。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開業行醫,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終生從事精神病的臨床治療工作。在探尋精神病病源方麵,弗洛伊德拋棄瞭當時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說,逐步走嚮瞭心理病因說,創立瞭心理分析學說(Psychoanalysis,又譯精神分析),認為精神病起源於心理內部動機的衝突。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迴遞進、構思步步趨入,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文學、曆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揭示齣人們心靈的底層。主要著作有:《夢的解釋》(1900年)、《性學三論》(1905年)、《心理分析導論》(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1886年與馬莎·伯萊斯結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兒A·弗洛伊德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傢。
《一種幻想的未來》探討瞭宗教的實質及其發展,指齣宗教是一種幻想,是人類必須擺脫的一種強迫性神經病階段。《文明及其不滿》是弗洛伊德晚年完成的著作,首次全麵闡述瞭文明與本能的聯係與對立。重新審視瞭其早期思想中的諸多問題,把許多關於個體心理的概念運用於文化與社會分析理論之中,性欲、傢庭、社群、宗教、價值、以及幸福等概念在本書中獲得瞭獨特的含義。
这是第一次阅读弗洛伊德的书,感触颇深,一套体系横贯个体灵魂深处到整个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宏大跨度,证明了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他的人性基础可以从根本上消解了和融合以往因文化及文明的多元造成的各种社会理论,文明可以各种各样,但人性却是统一的。足见其解释力 以下是我...
評分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矛盾性。一方面,文明是对自然的胜利,带来了科技的进步;但另一方面,文明的发展意味着对于本能的限制。 如何协调文明和本能的关系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实际生活的问题,尤其对于正处于理性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但弗...
評分从最开始的本质讨论,触及人性,淋漓尽致的表达着人类的本能,到后来,我迷惑,同时我感受到了,自我知识的局限,一方面,我不知道中国之外,别的国度人民是如何对待战争的,毕竟主义不一样,至少,作为中国人的我,看到最后,我又共鸣了他的讨论,抵制战争,和平主义者,不希...
評分建筑大师密斯非常喜爱的一本书,他读了好多遍,并且坦言自己有些内容直到老年时依然不能完全理解。出于好奇,我也尝试着读了一遍,因为是哲学方面的书籍,加上弗洛伊德的思辨方法有时候让人很费解,所以有些内容看不明白也属正常。 文明和宗教这两个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往...
評分这本极短极短的书,甚至只能叫一篇长论文,断断续续竟然读了好几个月。1930年左右,已经能开创性地观察到集体人格与个人人格发展形成的相似之处,真的是非常非常了不起。虽然结论并未得到验证,但我认为它对社会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亚于心理学领域的精神分析理论,哪怕仅...
看完瞭,挺難懂的,不過很爽啊
评分在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試圖以精神分析的壓抑-升華模式來分析文化。運用這種模式的前提在於,對於文化這種齣於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存在而言,基礎性的東西不是需要,而是不懂得節製的欲望。每一種文化都是對原初的欲望進行某種方式的壓抑,以求將其力量導嚮“進步”的方式。因而,它涉及到享受和效用之間的衝突與調解——文化一如性一樣,既牽涉到效用,又包含瞭無用的享受。弗洛伊德認為,當一種文化過度地壓抑人們自我錶達的欲望,以至於這些欲望得不到恰當的升華時,文化的危機就發生瞭。他的所說是對自己所生活的19世紀的奧地利的寫照,那個時代過度強調效用而壓抑享受,錶現齣對清潔、節儉等價值的病態偏好,又把享受以無聊的娛樂的方式集中處理,使之難以産生延續性的價值——當然,弗洛伊德對19世紀所說的一切,仍然適於甚至加倍地適於今天。
评分好有趣~
评分比較晦澀
评分好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