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律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曆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兼論他的學術精神與晚年心境》、《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現代儒學論》等。
本書是關於宋代文化史與政治史的綜閤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研究的重心而論,文化史在儒學的復興及其演進,政治史則在改革活動中所顯現的權力結構與動作方式。但在實際的曆史過程中,這兩個係列的發展根本是交織在一起而不可能清楚分開的,二者統攝在士大夫的整體活動之中。宋代士階層不但是文化主體,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體,至少他們在政治上所錶現的主動性超過瞭以前的漢,唐和後麵的元,明,清。這是宋代在中國史上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色,過去的史學界對此也已或隱或顯地有所察識。但是根據比較嚴格的史學觀點,我們僅僅滿足於從直覺或整體印象所獲得的抽象論斷。怎樣將這一論斷建立在可以客觀檢證的曆史事實之上,纔是專業史學的本格任務。所以宋代士大夫的思維結構與行動模式在這部研究中占據瞭軸心的位置,本書副題主要即取義於此。
读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对朱熹的兴趣。确切地说,是想真正了解朱熹,看能不能通过对他的了解,改变以前对于他形成的肤浅而片面的认识。 书的丰富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余英时在书中,不是给朱熹做传,而是以他为中心线索,建构了南宋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
評分余英时先生的大作《朱熹的历史世界》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颇具启发性: “……但是我的目的既不是追求杂而无统的‘博雅’,也不是由‘专’而‘通’,最后汇总成一部无所不包的‘通史’。‘博雅’过去是所谓‘文人’的理想,虽时有妙趣,却不能构成有系统而可信赖的知识。……...
評分三年前,闻知余英时先生正在撰写有关朱熹的历史世界的著作,而且已经完成十余万字,颇有惊喜之感。然而数年之间,未见出版,中心期盼甚切。今年夏天,此书终于出版,题名为《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全书上下两册,共计长达一千余页,可谓鸿篇巨制。余先...
評分關於書的主旨大意,葛兆光、陳來等老師和余英時先生自己都已梳理即多,這裡只談談自己初讀此書的閱讀體驗吧。我以為不管從理論、結構還是論證過程、材料的安排運用上來說,此書都堪稱典範,書三年而成,是余先生自己可能最滿意的一書,典範並非是無可指摘的意思,而我自...
評分很多看见我读《朱熹的历史世界》,都以为它是讲哲学的,我买它之前也这么认为,读了才知道根本不是,它其实是一本历史书。我从前读过的大多数历史书,如《万历十五年》,是作者直接把结论告诉你,但《朱熹的历史世界》大不一样,余英时把研究的思路都呈现纸上,从零星的史...
一直想寫的書評在哪裏。。。果然沒壓力就沒動力麼。。。
评分: B244.75/8946
评分會再翻閱
评分士人政治,佛儒之辯,內聖外王
评分再讀還是亦猶未盡,品之香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