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1908年出生于德
国柏林,在获得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后于1933年移民美
国,此后在华盛顿大学研习美国法律并于1937年获得
LL.B学位。从1951年开始担任犹他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法
律教授,并于1975年成为法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
法律哲学并成为“综合法理学”代表人物;主要论著有:
《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论正义》、《权力、法律
和社会》、《责任哲学》和《英美法律体系导论》等。
本书把散见于1940年《法理学》一书中的有关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书第二部发和第三部分中对一般法律理论的实质性问题所作的论述,乃是以某些蕴含在我研究法理学问题的进路中的哲学假设和方法论假设为基础的。
翻译这部综合性的法律哲学著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法学在现代法制建设的要求或驱动过程中正陷于历史性的困境之中:一方面要为这种法制建设的努力作正当性的论证,另一方面又因法学研究的长期停顿而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支援。第二个目的则是试图通过这部法律哲学著作的翻译/思考实践而对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疑惑做一些知识上的清理工作,因为我在当时就已经明确意识到,在法律哲学思考的领域中,人、自然和社会在法律架构下的关系,人或法律人与法律在知识上的关系以及法律权威的正当性等问题极为繁复,绝非人们一般想象那般自明简单。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读这本书,回想到自己是08年时开始接触法律,经别人推荐拜读了大师的著作。转眼八年过去,再次回味,别是一番思绪。“感悟”曾于2008年末至09年初写于QQ空间 关于《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E•博登海默)的感悟(一) 首先我想以埃德加•博登海...
评分为了能写得出读书笔记,我今天又花了5个小时再理了一下这本书,为了试验我的读书方法,我详细地列了一下要点。当真要开始写的时候,却发现挺难下笔。 此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哲学的历史导读。把在法律进程上的哲学家观点按照历史进程进行了简要提点,描述...
评分文章来自:http://dingli00860722.blog.163.com/blog/static/576410642011111211166221/ 殊途同归:法律旨在构建美好社会 ——读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一部分 文/飙飙阿力 这本《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是美国统一法学的代表人物埃德加·博登...
评分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读这本书,回想到自己是08年时开始接触法律,经别人推荐拜读了大师的著作。转眼八年过去,再次回味,别是一番思绪。“感悟”曾于2008年末至09年初写于QQ空间 关于《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E•博登海默)的感悟(一) 首先我想以埃德加•博登海...
评分记得那是大一上法理学的时候,我们那位浙大哲学博士毕业的老师向我们推荐的。现在回头看来,选择这本书还是有点哲学科班的味道,为了更好的理解西方法学发展史,我还买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全增嘏的《西方哲学史》,前者简明易懂,是西方哲学史最好的入门教材,后者主要是...
非常好的入门书。
评分法理学应当从法律本体出发,是研究法律而非法理学本身的学科。这本书问题的是以法理学本体视角来认识法律,整本书变成了在写“什么是法理学”,变成了诸多理论的大杂烩,作者自己所谓的观点也乏善可陈。在《哈特的一生》里,博登海默打了个小酱油,很不幸,这个酱油也是从法理学本体出发的,他指责哈特的理论缩小了法理学的范围。由于译者挂了,本书的错误也无从修订了,比如把伯林的积极自由、消极自由翻译成正面自由、负面自由。
评分当初竟然拿他当课本,真是后悔
评分很友好的书,翻译也好,但实在很一般。ps博登海默和邓正来长得真像,看着就想笑。
评分读完了。前半部分 法哲学谱系源流考异常精彩。后半部分现在看来较为平庸,不过可以想像上世纪末,大陆学者读到此书时的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