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一个不太富裕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8岁时他进入本城的一所学校,在那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为其日后的哲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740年,16岁的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6年因家庭经济措据当了9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完成学业,在其母校哥尼斯堡大学谋得了一个教职,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18世纪80年代,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于故乡去世。
实践理性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主导和领先的地位。道德高于认识,伦理学高于认识论,行高于知。只有人心中的实践理性所规定的道德法则才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性,才能成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准则。
只要能細心、不帶偏見的閱讀《實踐理性批判》,就可以看出,事實上,上帝的存在就是從靈魂的不朽里推演出來的,而不是從上帝的存在里推演出靈魂的不朽的。 Categorical imperative引導我們走向一個道德上的假定,而在目的論的或末世論的秩序上使得靈魂的不朽成為必要,並且為...
评分如果是一位休谟的拥趸,读三大批判时难免会产生极大的困惑。反之如果是康德的私淑,读《人性论》时也多半会有一种奇妙的违和感产生。而我正是休谟和康德两人的共同拥戴者,因此这种违和感似乎从一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 就我粗浅的理解,这部第二批判的阐述要点是道德先...
评分在康德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之一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结论开始,康德说了一句被无数人传颂的话:“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面对浩瀚星空的渺小之感,...
评分如果是一位休谟的拥趸,读三大批判时难免会产生极大的困惑。反之如果是康德的私淑,读《人性论》时也多半会有一种奇妙的违和感产生。而我正是休谟和康德两人的共同拥戴者,因此这种违和感似乎从一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 就我粗浅的理解,这部第二批判的阐述要点是道德先...
评分《纯粹理性批判》而言,我读过两个译本:李秋零的和王玖兴的。其中王的译本是 2018 年新出的,熟悉的人可能不多。李的译本不能说不好,译此书的都是些大佬,水平很难置疑。但从可读性上,李的译本算是比较差的,文句多有不合常情之处,读起来无形地感到吃力。王玖兴的译本则完...
这书还是适合攒个读书会,几个人一起读。
评分还是没思路啊。
评分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by Immanuel Kant.: Commercial Press. |自知没有看到十分懂,待积累多些再回头看一次。
评分没看完……
评分时隔两年,实在是本严肃又晦涩的书,没有完全看懂,不过有很多延伸的可能性被提供,真不敢想象德语版是多么的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