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学教师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十九札》是十九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北大教授朱青生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办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人。 初读此书在16年夏天...
评分初见这本书,是在一家专门卖音乐书籍的书店里。 可能是店主进货时随货搭的书,所以也不是那么重视,很随意的放在柜台上。见我拿起,店主便说,要吗,配摊卖的,要了给你打七五折。当时也只有三本了,而且书脊两端也磨得发毛卷边。我对书,是有洁癖的,不但内容要好,面相也...
评分朱老师的书对正在读书或者做论文的很重要,但是我想对于那些欺名盗世的人更重要。一方面所要版面费,一方面垃圾论文满天飞。 从书中可以看到那种德国的背景,对于规则的讲求及其严谨,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一下李零给学生做的讲座,规矩在国外也不是全部那么严格被遵循的,其实...
评分偶然翻阅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不得不佩服朱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见识,以及对追求真知的一腔热情。同是美院毕业,同为著名大学教授,与陈丹青先生相比,朱先生更是一个学者,而非一个艺术家,因此见地也大大不同。 比如在《关于外语》一文中,...
评分昨晚一口气读完了《十九札》,最大的感受是:学会使用科学语言,用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工作。 诚实和认真,说来容易,要做到,可真难。 或许,最大的障碍,就是虚荣与懒惰之心吧。
老生常谈,更少新意。
评分信息时代需要的不是授业者而是引导者,因为我们可以很轻松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取人所不知的信息。
评分信息时代需要的不是授业者而是引导者,因为我们可以很轻松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取人所不知的信息。
评分研究生通知书里应该附上这本书
评分十二札讲注释的有点意思,十七也有个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