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封關於學術規範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學教師解答自己的學生提齣的關於學習疑問的記錄。針對的問題集中於如何遵從科學的規範和方法,完成大學作為理性保證的目標,建構並鞏固自己的理性,同時認識並剋服科學的局限,成為一個趨嚮完善的個人。信的寫作曆時4年,收信或質疑的學生也不固定,數年之間,或已遠赴海外求學,或已進入社會工作,大多則至今仍在學校念書。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時剛入大學,如今已成為終身願以學術為業的人。
偶然翻阅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不得不佩服朱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见识,以及对追求真知的一腔热情。同是美院毕业,同为著名大学教授,与陈丹青先生相比,朱先生更是一个学者,而非一个艺术家,因此见地也大大不同。 比如在《关于外语》一文中,...
評分一、 所得: 1、 阅读:科学规范/主动思考-具体可参考《如何阅读好一本书》。 2、 外语:坚持/知识分子的基本工具,反过来促进对母语的理解和学习-深有其感,现在我正在翻译日语资料,感觉收获蛮多。 3、 提问:一种教学考试方法/疑问、质疑、怀疑三阶段。 4、 专家和学者的区...
評分读这本小札记是5年前的事了, 那是在杭州的风入松书店, 一个很小很安静的角落,发现这本小书, 兀自静静地被置于书架的台面。 翻看时不自知时间的停滞,一口气几乎看完,深有感触,遂买下。 后来,也因此看了《没有人是艺术家,没有人不是艺术家》等朱青生的著作,然而,觉...
評分朱老师的书对正在读书或者做论文的很重要,但是我想对于那些欺名盗世的人更重要。一方面所要版面费,一方面垃圾论文满天飞。 从书中可以看到那种德国的背景,对于规则的讲求及其严谨,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一下李零给学生做的讲座,规矩在国外也不是全部那么严格被遵循的,其实...
評分朱青生是师中典范。冷静的文字背后是火样的激情。一个以友朋身份娓娓道来学术的真昧的教师是中国罕见的。加上他训练有素(海德堡出身)的思维,再加上他绝佳的语言想象力,同类的短篇引论中,无出其右。 朱青生先生自始至终对自己的知识人身份有着高度的自觉。不谄媚,不妄语...
論文寫作參考,學術規範小冊子!
评分讀過的都恨沒早看,真看過卻未必完全做得到。嚴謹治學的規範當然是好的,但紙上讀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些地方略迂腐。
评分讀到最後,開始變得有些感動。老硃的文字是平實,但平實裏透著哲思,有著堅韌和不可放棄的原則。對這本書最大的認可,恐怕是會去買好多本,送給周圍有誌於學術的朋友。
评分論文寫作參考,學術規範小冊子!
评分信息時代需要的不是授業者而是引導者,因為我們可以很輕鬆在任何一個領域獲取人所不知的信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