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作者带我们进入了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狂人日记》、《知堂文集》、《电》、《边城》、《雷雨》、《十四行集》、《生死场》、《骆驼祥子》、《子夜》、《倾城之恋》、《长恨歌》、《坚硬如水》,仔细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位每一部作品的来源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借此提供更多言说的可能性。
陈思和,1954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主要著作:《巴金论稿》、《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等。
因为学当代文学萌了陈思和,兴冲冲跑去借了他的现当代文学十五讲。我辈俗人,拿起自然先往通俗文学翻,张爱玲便成了首选。 陈先生拿《倾城之恋》做了解读范本,虽然这是张大才女文章中我比较不喜欢的一篇,还是冲着陈先生的名头往下看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范柳...
评分因为学当代文学萌了陈思和,兴冲冲跑去借了他的现当代文学十五讲。我辈俗人,拿起自然先往通俗文学翻,张爱玲便成了首选。 陈先生拿《倾城之恋》做了解读范本,虽然这是张大才女文章中我比较不喜欢的一篇,还是冲着陈先生的名头往下看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范柳...
评分作为文学普及类读物,对每部作品不可能分析得太深刻,只能点到为止。让读者知道有这么一种看法。 《雷雨》、《狂人日记》的分析看得太多,书中的分析没有大的亮点,但是让人惊艳的是对《坚硬如水》的分析。 这本书是当时大学一个现代文学老师的推荐的,总的来说品质不错,有听...
评分这是一本陈思和撰写的文本细读的评论书目,课堂口语书写,确是“名篇十五讲”。设计的书目较多,延展的思维触角也比较新颖独特,亦有个人观点,在对作者或褒或贬的思辨中,可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深邃思考。我个人比较喜欢作者对《雷雨》、《狂人日记》、《坚硬如水》的文本分析。
评分至少作者有自己的观点。挺受启发的。大多数我都不太认同。批评张爱玲的那段,我觉得作者体会不到她的“看穿”并非源于“虚幻”和“没有经历”,恰恰是在没设防下遇到胡这样的“人物”,这两种全然不同的“真”碰到一起,张自然免不了心冷至极的。却也没有死绝。冷眼本出于心热...
通識讀本,故簡單易懂,然而絲毫不淺薄。作為細讀入門書,很夠了。陳思和的文本細讀難有過度闡釋之嫌,除了貫穿著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外也有個人偏好,像他數次表明自己喜歡蕭紅甚與張愛玲,但同時也可以見出他並不偏頗,只覺他說得在理。與其說陳思和眼毒,不如說他目光尖利,看得透徹。另外,他似乎有種傾向,即將小說中的角色和作者個人分離,如在第十三講中說:「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張愛玲本身在愛情問題上的猶疑、動搖和虛無,而不是小說裡的人物的虛無態度。」關於這一點,在我看來這是他將作品視為能超越作者本身認識的產物,故有此類解說。而且事實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將作者與作品融合在一起看,才能產生這樣的結論。
评分直男癌思维无法忍受
评分似浅而深,癯而实腴,妙
评分从此书,看出陈大想必是个温和的君子。
评分通識讀本,故簡單易懂,然而絲毫不淺薄。作為細讀入門書,很夠了。陳思和的文本細讀難有過度闡釋之嫌,除了貫穿著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外也有個人偏好,像他數次表明自己喜歡蕭紅甚與張愛玲,但同時也可以見出他並不偏頗,只覺他說得在理。與其說陳思和眼毒,不如說他目光尖利,看得透徹。另外,他似乎有種傾向,即將小說中的角色和作者個人分離,如在第十三講中說:「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張愛玲本身在愛情問題上的猶疑、動搖和虛無,而不是小說裡的人物的虛無態度。」關於這一點,在我看來這是他將作品視為能超越作者本身認識的產物,故有此類解說。而且事實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將作者與作品融合在一起看,才能產生這樣的結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