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真实

批评与真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法] 罗兰·巴特
出品人:
页数:85
译者:温晋仪
出版时间:1998-01
价格: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3131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罗兰·巴特 
  • 文学理论 
  • 哲学 
  • 法国 
  • 文学批评 
  • 批评与真实 
  • 文论 
  • Roland_Barthes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批评与真实》是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新旧两派一次论战的产品,是巴特对攻击他的一篇文章《新批评还是新骗术》的反击。看来晋仪选译巴特这篇力作,除了它有文献性的价值外,另一原因是她很欣赏作者在他写作中所透露的精神境界:“绝没有权势,只有些许知识,些许智慧和尽可能多一点的趣味。”

目录:

第一部

1.批评的拟真

2.客观性

3.品味

4.明晰性

5.说示无能

第二部

1.评论的危机

2.语言的多元性

3.文学科学化

4.批评

5.阅读

索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 拟真的意涵:论及一本书时,要讲求“客观”“品味”和“明晰”,这就是批评的拟真(p35)。 2. “新批判”深入具象,将具体与抽象并置 3. “旧批判”的惯性,迎合大众,诉诸道德 具象的平庸,试图用客观、理性(所谓可以在一般人中引起普遍共鸣的东西)解释一切 4. 品味,...  

评分

“书本被写书的人从反面来理解,再无所谓的诗人或小说家的存在,而只剩下书写本身。”(《批评与真实》P43) 作者在写完一本书之后就脱离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仅仅只是一种语言、一种符号而被人阅读、使用、流通,从而有了新的、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有时并不是作者本身的写作意...  

评分

1. 拟真的意涵:论及一本书时,要讲求“客观”“品味”和“明晰”,这就是批评的拟真(p35)。 2. “新批判”深入具象,将具体与抽象并置 3. “旧批判”的惯性,迎合大众,诉诸道德 具象的平庸,试图用客观、理性(所谓可以在一般人中引起普遍共鸣的东西)解释一切 4. 品味,...  

评分

批评与真实(二) 1. 分类(classment)的重要性 2. 突破语言,智力转向自我探索,评论家与作家靠近——评论的普遍危机。 3. 文学作品意义的多重性,象征的稳定性与自由性。 象征符号并非任意的,阅读的规例不是字面意义的规例,而是暗喻的规例。语言学建立(而非减少)语言...

评分

《批评与真实》是巴特为“新批评”辩护的小册子,才四万多字,所以就着隔壁的电视声音和刘德华的歌声花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了。电视里不断地放着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华相关的新闻,和我阅读的同时,估计连战正在离我1500米外的金陵饭店的29楼某个房间里和幕僚们聊天。不过比较而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了,但显然还需要再读一遍两遍三遍。这不仅仅是新批评针对旧批评之批评的驳斥文,这本书的题目其实是《批评家的逆袭》,文字有自己凭藉的媒介,文字也是批评家与作家交战与交汇的载体。还有很多感想,再读再写,现在我要去吃饭饭了,嗯

评分

读完了,但显然还需要再读一遍两遍三遍。这不仅仅是新批评针对旧批评之批评的驳斥文,这本书的题目其实是《批评家的逆袭》,文字有自己凭藉的媒介,文字也是批评家与作家交战与交汇的载体。还有很多感想,再读再写,现在我要去吃饭饭了,嗯

评分

完全具有奠基之作的气势,还不失真诚

评分

绝没有权势,只有些许知识,些许智慧和尽可能多一点的趣味。

评分

“作品不受任何语境所环绕、提示、保护或操纵,任何现实人生都不能告诉我们作品应有的意义。” 新批评将关注点从作者本身转向作品,“批评不是科学,在批评中不须把客体与主体对立起来。” 学生时代阅读理解大段大段分析作者意图,完全忽视了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和生命力,读者解读和再创造也是文学创造的一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