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以及江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国史新论(新版)》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
评分史料在手,如何纵横连缀出观点,是史学著作的精彩之处。 此书是新中国后钱穆讲演综合,讲中国社会、政治、知识分子、教育、文化传统。因为是讲演的缘故,十分亲近好读,对于并不精于历史的我来说,内容也很精彩。虽是讲演,内容却并不细碎,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多处闪光,浑然一...
评分花了一段时间来读这本书,说实话,读的并不认真,很多地方都是一扫而过,没有细思。这可能也是我读书的一个坏习惯,总想着抓紧读完,读完后再好好思考,结果每次还未读到最后,就已失去了开始时的兴趣,明明是自己选择的书,却反变成了应付差事一般。今天开班会时,突然发现自...
评分帮会,也就是以前的黑社会,也被牵强附会成了社会主义。。。 拿以前的儒家知识分子和农民比 也给算入无产阶级 但是资本形式是多样的 能不要那么没有经济学常识好吗。。。 晚年看党在 于是就跟党走吗 东林党是那个朝代倒台的罪魁祸首?????谁告诉你的??? 您关于...
评分这些文章都是钱先生几十年前的旧谈,应该说已经“新论”不新,但对像我这样喝着庸俗进步史观的狼奶长大的“无知者”来说,还是觉得“耳目一新”。钱先生肚子里不愧有三千年的墨水,坐过几十年的冷板凳,往往能用简洁明了的三言两语,搭起历史的骨架,掀起传统的面纱,将“国史...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传道长于授业,二者有本质不同,关键在于一“道”字。钱老说的“道”不是简简单单不着边际的,一定要好好听他讲。我觉得中国人文化全都可浓缩为该“道”字。“不要怕违逆了时代,不要怕少数,不要怕无凭借,不要计及权势与力量。”“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你尚未了解透自己,有什么权利妄自菲薄呢?
评分宾四先生晚年演讲往往有失水准,与早年著述万难相提并论
评分断断续续地看完了 要找个时间做一下笔记。宾四先生大概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如果不是的话至少也喜欢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这本书像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另一种排序方式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拓展。关于君主专制的几点不敢苟同,中国社会划分倒是很有启发,正确与否有待商榷。金克木先生说的很对。也是时间去看看国史大纲了。回过头来再读不知道会有何收获。
评分专题论。
评分大概钱穆在写本书时中国还是个乱世(虽然49就解放了,但是不论国内还是台湾都是动荡的)里面很多文章都写的很热血,戳我泪点。。。&是不是我的泪点太奇怪了。。最喜欢中国历史人物那一章,写的是真的好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