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所作。季羡林,山东临清人,1911年生。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七十多年的生命像一场春梦似地逝去了。这样的梦并不总是像“春宵一刻值千金”那样轻灵美妙。有时候也难免有惊涛骇浪,龙蛇竞舞的场面。不管怎么样,我的生命像梦一般地逝去了。对于这些梦有没有留恋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人到了老年,往往喜爱回忆往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当然也不能成为例外。英国人常说什么“往日的可爱的时肖”。实有会于我心。往日的时光,回忆起来,确实感到美妙可爱。“当时只道是寻常”,然而一经回忆,却往往觉得美妙无比,回味无穷。我现在就经常陷入往事的回忆中。
本书是季老回忆1935-1945年这十年间在德国留学时的一些生活点滴。 让我了解了二战时期的德国,了解了德国人的希特勒情节。印象较深的是战争的威力:季老在哥延根的日子比较多,由于相对偏远,所以战争期间被空袭的少,城市相对完整,通过季老回国前至柏林,整个城市没有一块完...
评分通读了整本书,居然只在读书笔记上摘抄了一句话。 细细品味,不是因为季羡林老先生的思想在书上体现不足,而是季羡林的先生的思想驰骋野外,我无法抓住。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听一个老人在诉说年轻的故事,娓娓道来,而且故事是那么动人,感情是那么真切。而一旦感情...
评分本书是季老回忆1935-1945年这十年间在德国留学时的一些生活点滴。 让我了解了二战时期的德国,了解了德国人的希特勒情节。印象较深的是战争的威力:季老在哥延根的日子比较多,由于相对偏远,所以战争期间被空袭的少,城市相对完整,通过季老回国前至柏林,整个城市没有一块完...
评分本以为是本德国游记,其实是二战前后十年间德国人的小传。 季羡林大师的语言非常生动,令我对德国人的刻板印象冲淡了不少。 冒着生命危险去观摩炸弹爆炸的流体物理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带着乌龟躲避空袭的留学生刘氏夫妇,哥廷根大学的几位教授学者,有偏见但善良和蔼的女房东...
评分今天听到季羡林去世的消息 想想读他的德国印象还是很愉快的记忆
评分人生的阅历真的是非常重要
评分今天听到季羡林去世的消息 想想读他的德国印象还是很愉快的记忆
评分留学留的是心态啊。。。。
评分留德十年摘抄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