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讲述了: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唯一创造了两种不同哲学而又各自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者则以《哲学研究》为象征。《哲学研究》告别了传统西方哲学以理想语言为基础、试图探索语言本质的静态逻辑构造论,重新将语言哲学捡回到日常语言中,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功能作用作为出发点。他所提出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类似”对语言哲学的发展贡献基本。《哲学研究》译者陈嘉映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译者。《哲学研究》直接译自维氏的德文原本,因而是迄今中国最贴切、最准确的这一哲学名著的译本。
生活中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迷执(myth),不去细细思考的话,很容易就被它们俘虏了: 一棵树,作为一棵树的价值是几万元,做一次性筷子只值几十块(可是谁想过,几万元的受益者,和几十块的受益者,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老太太先攒钱再还贷,美国老太太先买房后还贷(谁想过贷款...
评分写于2005-10-12 "常有人谈论维特根斯坦,人们或许愿意早已将他遗忘,倘若有某种能够最终把他磨灭并使他遭受蔑视的对立的东西,从一个类似的,粘贴得又好又紧的脑袋里产生出来.可是目之所及,都没有这样的人出现." 这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对老维的评价,读过她作品的人都该了解...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被吓了一跳,原来这样也算哲学研究。 那些什么大砖家都忙着给维特根斯坦做前期中期后期思想论述条条框框的写了一大堆,恐怕维特根斯坦自己也想不到吧。 往前看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之类人物的哲学充满了条条框框,1,2,3,4,5,6,7.仿佛这样严谨环环...
评分如果说《论语》的篇章结构零散,只言片语,不成严密的体系,那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也算是一本可与《论语》在结构上媲美的经典著作。《哲学研究》一书形式更为独特,它不像《论语》那样分篇章、取有章节名(学者们对《论语》各章节间是否有逻辑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
评分一般大家都把维氏看作分析哲学一派,这样说也不错,但我倒觉得他与现象学有很多相像的地方,现象学发展成解释学也说明他们最后的归宿也在语言上,其实,“语言学转向”是由分析哲学和大陆现象学共同开启的,两相比较,或可大有收获。 这本书若纯看做一本分析哲学的...
理性之手轻叩无限之门
评分最准确的译本,但还是李步楼的版本更通顺……
评分读完让我更加拧巴,更坚定的认为,哲学就是拧巴的。
评分我的转向,是从对追问终极意义的否定开始;从某些日子起,我觉得应该摒弃窒息的哲学沉思而走向鲜活的日常世界。因此难免,当我某日读到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时,像是给自己的生存状态找到了最好的辩护之词。如此,怎能不对维特根斯坦深有戚戚。不过此书以复杂缠绕的语言细致入微地剖析琐碎的细节,实在难读。
评分我也搞不懂 为啥哲学学生居然有不粉维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