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增定,男,安徽庐江人,1972年生,199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迄今已发表“有朽者的不朽: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意识”、“政治与教育:洛克的政治哲学研究”、“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等数篇论文,另有《敌基督者》(尼采)、《政治神学续篇》(卡尔・施米特)等译著问世。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增定
出品人:
页数:181
译者:
出版时间:2005-01-01
价格:1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52567
丛书系列:思想与社会
图书标签:
  • 尼采 
  • 哲学 
  • 吴增定 
  • 柏拉图 
  • 政治哲学 
  • 西方哲学 
  • 柏拉图主义 
  • 哲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尼采是一位极富争议性的西方哲学家。尽管他的哲学对当代西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有关他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大抵而言,这些争论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尼采的哲学究竟有没有某种统一性?假如有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什么?本书作者认为,尼采一生的哲学思考,都是为彻底颠覆两千多年的西方柏拉图主义或行而上学传统,并且克服它所导致的现代虚无主义后果:正是这一基本意图,构成了尼采哲学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本书一方面通过以尼采经典文本的诠释勾勒其哲学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也把尼采放到二十世纪的争论语境中最大程度地凸显其哲学思想的复杂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尼采认定生存世界无意义,从而需要创造一种形而上,创造一种文化赋予人生意义和生存的理由。此为尼采早期观点,用周国平的观点是艺术拯救人生的艺术形而上学。再后尼采发现生命的虚无本质,所谓的意义与理由都是一种形而上的价值虚设,是一种高贵的谎言,从而遮蔽和压迫了人之...  

评分

吴老师的这书,如今已不再出版,想读的时候,花了10元在某宝买了个pdf的版本,分三次在星巴克读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颇想说一点对尼采的臆想。 书中提到,尼采让所有遭到中心压制的处在边缘的被欺凌者都有好感,它使我意识到自己最初接触尼采的那种心境,意识到现代社会的中...  

评分

评分

生平 1844年生 尼采祖上五代20多位牧师 父亲5岁之前去世,从小跟5个女人一起生活。大学在波恩大学 神学 和 古典语文学 1879年开始漫游 1885年查拉图斯特拉 当年向一俄罗斯女子求婚被拒。 1889年精神崩溃 1900年 死亡 一尼采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 后世解读 ①海德格尔:尼采统一...  

评分

学科中心主义的谬误,政治,谁之政治?哲学家的政治?让我们把政治还原为人的政治吧,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何为人。等级制那一点论述的不充分,不过可能是因为此岸与彼岸的距离不在了,受不了,因此要在此岸塑造出差别来,那样才会有价值差别,但我看不出这里有什么所谓的大地精...

用户评价

评分

大概看到“微隐与显白”、“民众偏见”等等词汇就知道是一种施派的眼光。虽然施特劳斯对西方思想的深入研究到卢梭即止,但运用施派的方式去研究尼采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明晰性。吴增定对尼采思想的内在动态性把握的很好,以《如是说》为中心,理清了尼采对于柏拉图的主义的批判和对柏拉图本质的把握。即任何思想都是“权力意志”的产物,它是创世的行为,产生了一种“视域”,民众生活其中而不自知。苏格拉底发现了,所以他激进的唯知识论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会让民众发现生命的悲剧与权力意志的真相。但尼采同时意识到,只有如此认识到生命的创造和毁灭,才能拒绝一切“永恒真理”,这是哲人的工作,对于民众,便是在掌握真理后用微隐的教诲进行统治。这样便把尼采早期与晚期思想进行了合理的连贯。同时从戏剧的角度分析《如是说》也是相当具有启发性的

评分

清楚明白,棒棒哒!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不懂尼采啦!

评分

分析很全面~

评分

【学年论文】吴增定乃神人!又一枚脑残粉的诞生。以尼采与柏拉图主义的关系为基本问题,以“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为展开,分别梳理了早、中、晚时期的《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善恶》,以及20世纪以海德格尔、施特劳斯、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三种对尼采的解读。柏拉图主义是理性乐观主义及其基督教、现代性的变体,并最终导致虚无主义,尼采的作用在于以”权力意志“为未来哲学,以”永恒轮回“为未来宗教,从而肯定唯一的真实现世世界。

评分

非常地好。吴增定这本解读写的非常精彩,但其实某些情感仍然不为读者所有,就像尼采的门徒只是讷讷的偶像崇拜者。我一直觉得我已经过了非常猛烈地变形,但我其实仍然无法抗拒内心的恐惧,我的言语还不能够去理解更深的存在,我远远不具备作为未来哲学家承担求真意志(权力意志)的勇气。我实在是卑弱的过分。当我们去阅读康德、黑格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那种深广的震撼和共鸣让我们误以为我们已经懂得了。就像查拉图斯特拉由民众转向门徒的教诲的两次失败,伟大者只是并且只能教育他们自己。尼采永恒复归的意涵比之斯多亚要深厚得多,但是其间的转向只有那些负轭者才有所体会,余者仍在浅薄愚昧之中。所以关于我们自身的教育还有一个漫长又痛苦的召唤和承担求真意志的过程,唯有如此,“再来一次”才是生命的有力肯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