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1956年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浫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学术作品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生与死》、《西方哲学问题研究》(合著,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材)、《西方哲学智慧》(合著,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西方哲学史》(合著,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等。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弓l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西方哲学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有两种事物,征服了整个精神的历史,我们愈是思索,就愈难以抑制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灵的法则,从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后,这种爱将牢固地支配着一类智慧,就是哲学。《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海报:
这是一本比较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中等深度的著作,其特点是深度适中,比较适合有一定哲学基础的读者,对于进一步提高西方哲学水平的读者最为适合,讲解详细,条理分明,对于比较重要的部分讲的很细致和详实,而对于次要部分比较简洁扼要,作者对于知识绝不是单纯的讲授,...
评分在我印象中,有这么一幅画面:层层拱门更相接替,徐徐地向后展开,直通遥远的天际。拱门下面汇聚着一群奇怪的人,他们或是专注地捧书奉读,或是疯狂地疾笔演算,抑或是安静地埋头沉思……人群的中心,有两个人正在激烈地争论。他们面色凌厉,双目凝神,无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评分一直佩服所有豆瓣上写长评论人士的学识与能力,望尘莫及。 这里,只是自己的碎碎念~~ 6.24 第三讲结束,书中的难度比入门级还是要深入一些。之前计划的一天一讲的进度估计不好完成,时间加大一倍吧。满满的逻辑语言,还谈不上感想,认真读下来,有点完成一场脑力操的感觉。有...
评分相比之下,该部哲学史不会像其他哲学史一样,让人一碰到就打退堂鼓。读哲学史最好从头开始读,毕竟后来哲学家的很多概念和思想都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就像中国的思想源头是诸子百家一样。 一本哲学史,尤其是西方哲学,很多人没有语言能力读原著,读起翻译的原著很困难,不像中...
评分严格意义上读完的第一本哲学史,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很薄,可以给人读下去的勇气,而且章节设置简单,只讲述主要人物思想。相应的缺点就是内容和材料不够丰富,因为之前没有读完过别的哲学史,所以就无从对比,总得来说,内容读起来还是十分让我激动的,毕竟哲学本身就是吸引...
这本被列为复旦的考研教材,大三暑假在武大新图书馆阅览室用了两周时间硬着头皮啃完这两本书,除了记住一串哲学家的名字,书上全是问号,一头雾水,啥也没读懂,沮丧至极。那时决定延宕考研一年,补上基础课再去读硕士,但竟然裸考过了初试。
评分与哲学史并行阅读,同一哲时期和哲学家思想互补着看。其实就是,要是这本书里写的看不懂,那就看看那本书写的是不是比较通俗。但,所有的康德都看不懂!有点明白累觉不爱的滋味儿是什么了……
评分这本和赵林那一本,再加上大问题一起看一遍哲学基本就入门了 可以去看原著了 另外,哲学是无法解决一切问题的 不了解这一点也就学不了哲学 当然科学也一样
评分很适合对哲学有兴趣的初学者阅读,对于我而言,感兴趣的主要是休谟与康德的章节。
评分这本被列为复旦的考研教材,大三暑假在武大新图书馆阅览室用了两周时间硬着头皮啃完这两本书,除了记住一串哲学家的名字,书上全是问号,一头雾水,啥也没读懂,沮丧至极。那时决定延宕考研一年,补上基础课再去读硕士,但竟然裸考过了初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