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
奥斯特于1990年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所颁发“莫顿‧道文‧萨伯奖”,1991年以《机缘乐章》获国际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提名,1993年以《巨兽》获法国麦迪西文学大奖,2006年10月获颁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作品除了小说《月宫》、《纽约三部曲》、《幻影书》、《神谕之夜》、《密室中的旅行》等,还包括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评论集《饥渴的艺术》及诗集《烟灭》。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国语文。
在文学创作之外,奥斯特也热衷于电影剧本写作并曾独立执导电影。目前与妻儿定居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保罗•奥斯特绝对是个不惮于自我重复的作家。读完近期集中出版的他的六本小说后,再读《月宫》,这样的结论就像谢幕后的演员表自动地跳了出来。 奥斯特的书读多了,难免会出现某种恍惚,太多孤独的“我”,太多相似的伤害与拯救,以及出现多次的神奇笔记本,让他的小说失去了...
评分for 周末画报 马可·史丹利·佛格(Marco Stanley Fogg)——故事从主人公的名字开始。“马可,当然是代表马可·波罗,首位到访中国的欧洲人;史丹利则是追随李文斯顿足迹深入黑暗非洲之心的美国记者;而佛格指的是菲利亚,三个月内狂奔地球一周的人。”(P7)《月宫》讲述的...
评分《月宫》的第一段如此重要,它一劳永逸地确定了这本书的基调,以及重量。在此之前,我看过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神谕之夜》,好看是好看的,但总有过分流畅光滑之感,那是一种无法直接言明的感受:有点太聪明、有点太轻灵(这显然都不是贬义词),死亡、痛苦、爱情...
评分“六十年代”,是二十世纪史上的一个特别时期。中国的“红卫兵”和“文化大革命”、法国的“五月风暴”、英国的摇滚乐以及美国的“嬉皮士”,都出现于此。那是一个真正的年轻人的时代,充斥着大麻、性乱、摇滚乐、反战与示威游行,空气里满是反逆、颠覆、放纵和动荡的气味。斯...
评分《月宫》是我极其喜爱的一部小说。 Shaguar推荐我看这本小说。他告诉我,这本书里面提到的许多人,都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包括他们的故事也是真实的。所以这时常使他陷入一种奇特的感觉中,分不清这本书是小说还是自述。比如书中提到,埃奉(令我想起iphone)命令我去纽约布鲁...
好久没看这么长的英文小说了,还是美国的。 语言一流,极其流畅自然。 某些部分稍显冗余,但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主题,还有Marco和Kitty。 对孤独的处理应该完胜村上春树吧。
评分I met a girl called Kitty Wu. I walked across the desert in Utah to southern California. "I can't open up myself to that anymore. You nearly killed me."
评分好久没看这么长的英文小说了,还是美国的。 语言一流,极其流畅自然。 某些部分稍显冗余,但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主题,还有Marco和Kitty。 对孤独的处理应该完胜村上春树吧。
评分那些不怎么讲故事的过于抽象的小说,我读得想撞墙想撕书。但保罗奥斯特这种只讲故事的小说,我似乎也不是非常喜欢。也不完全是故事性强的缘故,而是因为故事有些离奇色彩,effing的故事都让我联想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
评分很过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