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eu)
1930年生於法國庇里牛斯山-大西洋省裡的東泔市,先後在波城中學、巴黎大學文科和高等師範學院受教育、取得哲學教師資格的學銜。1955年被任命為磨坊中學教授,1958到1960年任教於阿爾及爾大學文學院,1961年到1964年在里耳任職,自1964年起任教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正式任職於法蘭西學院(College de France)社會學教授。同時是高等社會科學院、歐洲社會學中心的指導教授,並主編1975年創刊的《社會科學研究學報》。著有《再生產》、《區異》、《世界的悲慘》、《實踐理論的概論》、《繼承者》等書。
內容簡介
「畢竟,在這所謂媒體的年代,知識政治的一個主要戰場,不正就是聲光俱全的電視,或者,報紙? 1988年10月,法國數以百計的藝文人士帶領,得到二十萬人簽名,要求電視戲劇在播放中不能插播廣告,要求公共頻道完全不能播放廣告,經費全部取自執照費與徵收自私營頻道的廣告收入。這個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就是布赫迪厄。
這位法國乃至於全球人文社會學科的泰斗認為,哲學與社會科學的文化生產場域,現在已經由新聞場域取代,而執行這場轉換的,主要是透過身跨兩個場域的人。他們的身影並不確定,錯落在新聞場域與專業場域之間。他們利用雙重身分的優勢,避開兩界的特定要求,但是卻將取諸兩界的或多或少的權力,引進彼此。 此書一出,法國新聞工作者群起「口誅筆伐這位法國最具分量知識分子」,但是,布赫迪厄自己對本書是這麼定位的:「我仍希望這些分析提供工具或武器,給所有為了如下理想而奮鬥影像從業人員:讓媒體成為一種民主公器,而不是成為形象符號的壓迫手段。」 回看台灣,較諸法國,應該是更為嚴重。《布赫迪厄論電視》這本書是適時的一本短論,關切電視民主化前途的人,何不一讀?
作者簡介
皮耶.布赫迪厄 1930年生於法國庇里牛斯山—大西洋省裡的東泔市,先後在波城中學、大路易中學、巴黎大學文科和高等師範學院受教育、取得哲學教師資格的學銜。1955年被任命為磨坊中學教授,1958年到1960年任教於阿爾及爾大學文學院,1961年到1964年在里耳任職,自1964年起任教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正式任職於法蘭西學院(College de France)社會學教授。同時是高等社會科學院、歐洲社會學中心的指導教授,並主編1975年創刊的《社會科學研究學報》。著有《再生產》、《區異》、《世界的悲慘》、《實踐理論的概論》、《繼承者》等書。
"社会学的职能就是揭示被掩盖起来了的东西,只有这样,它才能有助于将作用于社会关系、尤其是把传媒关系的象征暴力减少到最低程度。"(布尔迪厄,《关于电视》,p14)学者的一个使命就是重新审视已得到的研究成果。“我们是人类的公务员,对业已成就的一切的反观正是我们责任的...
评分 评分 评分① 第一次接触批判学派理论性较强的书。通读全书首先感到的是布尔迪厄浓厚的精英气质,如同李普曼和勒庞一样对公众表现出不信任,但他的这种不信任更多的是出自当时媒介(电视)的不负责任。他创见的使用“场”的概念进行社会学研究,将社会各个领域划分为不同的场进行分析。 ...
评分书评:读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 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曾在法国的媒体界引起了许多的讨论。《关于电视》由作者,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于1996年3月18日在法国巴黎一台录制的两次电视内容讲座修改而成。最终付诸纸面的是《台前幕后》与《无形的结构...
比照现在的电视节目,每一条都照样能用得上。 到底是眼光太犀利,还是媒体根本就没有变革的可能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薄了,没看够。
评分广义地来说,记者这个群体是真相和独立的代名词,但实际上,这个群体仍然被归属于现代经济规则所洗脑,沦为了一个无法看透真相,并只会用通俗语言和常规事件来取悦受众的群体。简单来说,电视屏幕里的人和观众,大约都是布赫迪厄眼里没有脑子的人吧,但这却是一股平庸化的力量所在。
评分可圈可点
评分@2007-07-19 11:25:31
评分一语成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