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膳札記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林文月 饮食文化 饮食 美食 散文 随笔 飲膳札記 文化
发表于2025-04-13
飲膳札記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巨流河中提起,找来一观,开篇鱼翅、第三红烧蹄参、第四佛跳墙。菜肴太高端了,只能做探奇一观了。 继续看,开始出现家常菜肴,看到葱烤鲫鱼、香糟鸡丝,不禁口齿生津,恨不能诸物齐备,立时现炒现卖,做一份以慰肚肠。
评分在泰国二手书店买的,封面超赞!后来才知道貌似是作者的丈夫设计的?温馨,看完很想照着上面做菜啊,很详细很适合当菜谱
评分饒有趣味,大快朵頤本乃世俗之事,須加些雅趣方能上得了檯面。
评分2008-3-22,与柏林同访第三级书局,购之慰劳自己
评分扬之水想追的人呢。
林文月,台湾省彰化县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生于上海。台湾光复后返台就学。毕业于国力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研究所,并至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曾任台大中文系、所教授,现旅居美国。
至於我自己这些年来所创作的《饮膳札记》,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所以看起来很像食谱,听说还曾经造成某些书店归类书籍的困扰。
不过我想,如果是为了食谱而买这本书的人,或许会感到失望。因为《饮膳札记》的内容显然跟方才提到的食谱型式有所出入。我的一些朋友看了书以後也对我说:「如果要拿这本书去学做菜,会觉得有点混淆,不够清楚。」好比材料的放法,佐料的多寡。我自己从前总觉得食谱上写佐料「酌量」是不负责的说法,现在倒真正觉得做菜并不能那麽讲究科学的。
我记得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年待在京都进修一年,有个朋友带我去大阪拜访一位日本医生的太太,她很喜欢学中国菜。半路上,我们先去市场买了材料,才到医生家。这个医生家里的厨房漂亮又乾净,尤其是墙壁上还挂了一个小黑板,他们就是要找我去做「炒米粉」的示范。没想到在切菜、放佐料时,这位日本太太十分实事求是地要弄清楚菜的长度、盐的份量;後来我写《饮膳札记》时,才深深体会到中国人做菜真的是很凭感觉的。就好比酱油,不同的品牌咸淡也不同,汤匙也会有大有小,我们又怎麽能要求一种固定的匙量呢?
所以每当朋友质疑我:「像你这种自由心证的食谱,根本是写给会做菜的人看的嘛。」我听了就给朋友一个解释:「我本来就不是在写食谱啊。」
我想,我的《饮膳札记》只是一本用食谱型式去包装的散文。
前几天在书店闲逛,偶然瞥见架上一本书醒目标题“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肴”,不由得有些好笑,这几年美食情调类书籍卖得好,不知道是所有老饕都成了读书人,还是所有读书人都变成了老饕。弄得出版界人人都想在美食烹饪类书籍中分一杯羹。女教授下厨房并非罕事,下厨房的女教授在...
评分利用有限的睡前时光,我看完了[饮膳札记]。 我确定自己不太喜欢林文月的笔触,或者说对她的风格适应不良。写散文词藻过于华丽固然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太艰涩也不意味着就是清新脱俗。而于每道食物间忆起昔日旧事固然让人感慨,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则未免有些做作。作者的感情...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一是我本来就喜欢这些谈谈美食的书;二来作者不仅仅是谈美食谈如何弄,还渗透着作者对于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每次都看得我饥肠辘辘口水滴滴,很有也去试试身手的冲动,但是,没有作者的耐心和细心、爱心,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只能翻书解馋。 如果去掉什么一个女教授...
评分这书读起来顺溜,却总是猝不及防的遇到作者感怀的人和事。虽然每一篇都近似于步骤图,不过要读出女主人的骄傲倒也容易。她对这些菜肴有感情,更有一种对自身的喜悦,仿佛是说“把这些原料烹饪成众人正大快朵颐的佳肴的人是我哦,我真的很高兴大家喜欢我做的菜!” 其实是好事...
评分同样是一碗红烧肉,苏轼烧的可题为“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自然与旁人烧的不同。 若烧肉的人无甚名气,那须是浦北的八角,酱园的头抽,黑山的土猪慢火炖制这一锅亮晶晶晃悠悠红艳艳的红烧肉。 总之,人和食物总要有一样噱头十足。这散文看似食谱,反复读来却仍能...
飲膳札記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