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P13 在白区 他(指蒋介石)力图把他的独裁统治扩大到西北去,不但要消灭正在奋斗中的苏维埃民主,而且要把老杨(指杨虎城)和小张(指张学良)两人的军队都消灭掉,用的就是使他们相互残杀这个简单...
评分 评分虽然看的是中文版,但像当时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记述和报道一样,依然能从字里行间带来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印象最深的地方有这么几处: 在去安塞的路上:“……接着我们走到了一个巨石围绕、自然形成的可爱的水潭旁边,在这里我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除了一匹身上披着...
评分(写在前头:朋友说我看这书的角度忒诡异了,我检讨……OTZ……) 斯诺在踏上红色中国后的第一件糗事,就是在战士们练习拼刺刀时,被他们很爷们儿的吼声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身后的红军向导只好安慰他说:“没事没事,这是假的……” 其实这书很囧,囧得我一边被雷一...
斯诺的确没有写到白灵们的故事,但那些反复出现的“亮晶晶的眼睛”、日夜惦记着“打回老家去”的年轻人,以及“新中国将由我们来创造”的确信感还是常常让我眼睛发酸。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本书的历史意义,都值得新闻系的学生读上一学期,这或许比讨论何伟更有价值。
评分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材料,对照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读,大概明白是什么把我们国家带到了现在。
评分北大自招救我一命的埃德加斯诺:)重点读长征一段(写paper用),发现徐国富讲长征用的全是这里面的史料,看到刘伯承和白彝首领喝血酒,我就会心地笑了...
评分是奶奶拿给我读的,一位虔诚的老党员 = = 而这本书,是一本比我还老的书~~~
评分“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现象,但是快活这种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我深入苏区以后,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出的生气勃勃。”/有长征亲历者的零散讲述;有毛泽东敞开谈自己青少年经历的长段记述;有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时的表现;有蒋军在第五次围剿时对苏区人民的屠杀记述,现在为了政治需要而把蒋塑造成个智者的电视剧都该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