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都市

远去的都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济顺
出品人:
页数:415
译者:
出版时间:2015-4
价格:CNY 7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66354
丛书系列:近世中国
图书标签:
  • 上海
  • 城市史
  • 上海史
  • 历史
  • 近代史
  • 社会史
  • 张济顺
  • 城市研究
  • 都市传说
  • 历史变迁
  • 城市记忆
  • 社会变迁
  • 文化反思
  • 现代生活
  • 怀旧情怀
  • 城市发展
  • 人文关怀
  • 社会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人说上海史是历史学界的“宠儿”,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确实如此。魏斐德、李欧梵、叶文心等海外著名学者都有关于上海的、堪称经典的研究著述,国内学界,则有熊月之主编的《上海通史》。本书特点表现在作者不是宏观叙事,而是从里弄、影院、报业、大学等社会文化微观层面探讨解放初期上海历史的断裂与延续。1950年代的上海,在经历天翻地覆大转折的时候,其文化、观念、习俗也延续着某些惯性的东西。由此也提示我们,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作者简介

作者张济顺教授,1949年生,上海人。1978年-1985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历史学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著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1943-1953)》

目录信息

致 谢/1
自 序/1
第一章 掀动底层:政治统合与里弄换颜(1949—1955)/19
引言/21
一 单位之外:新政权遭遇旧里弄/25
二 承续与突进:有效运作的早期居民委员会/42
三 国家渗透日常:政治整顿与社会生活计划化/63
结语 国家与里弄:未完成的社会重构/78
第二章 国家主人翁:第一次普选运动中的底层社会(1953—1954)/83
引言/85
一 生死攸关:“镇反”思路下的选民资格审查/86
二 塑造“主人翁”:树立典型与宣传引领/93
三 当选“主人翁”:翻身通道上的小人物/107
结语 依然在场的都市与革命/126
第三章 从民办到党管:上海私营报业的改制与改人(1949—1953)/133
引言/135
一 扶助与控制:新政权与旧报业/137
二 放慢脚步:思想改造运动的时机与目标/148
三 由困惑到亢进:运动群众与群众运动/155
四 精英急转弯:运动中的徐铸成与严宝礼/163
五 体制内外:从民间报人到国家干部/180
结语 共产党与上海民间报人/187
第四章 约园内外:大变局中的黄氏兄弟(1930—1960)/189
引言/191
一 《西风》:自校园的乍起与沉寂/195
二 在疏离与异化之间:大学蜕变中的黄嘉德/202
三 华彩写就的悲剧:都市文化尽头的黄嘉音/228
结语 圣约翰与上海知识人的日常史/257
第五章 时尚再现:隔绝中的大众记忆与想象(1949—1960年代早期)/263
引言/265
一 国家意志:文化体制的急剧转型与功能转换/267
二 时尚不再:别了,好莱坞/275
三 影迷重聚:香港影片激起狂热/282
四 旁门左道:上海化的西方影像/290
五 软性抗衡:党与小市民各自表述/300
结语 转型中的延续/313
征引文献/317
索 引/328
附 录/339
近代上海社会研究界说/341
海派文化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353
近代上海与近代中国几个问题的思考/355
论上海里弄/366
上海租界研究的思路更新——城市史研究的方法论检讨/391
沦陷时期上海的保甲制度/397
从小溪到大海:上海城市历史和现代教育/41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上海有别于任何一座中国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在农业文明的海洋中浮出水面的一个孤岛,带有某种既混血、又格格不入的气息,然而又最能折射出近代中国的那个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图景。借用罗兹•墨菲的话说,它是理解“现代中国的钥匙”(尽管后来他改变了这一看法),集中体...  

评分

在我脑海的上海一直是走在时尚前沿,歌舞升平的摩登之都,十里洋场,百媚千娇。其实那不过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光景,我却忘了它也曾经历过上个世纪50、60那个特殊时代,呈现着与其原来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断裂文化。看题目即可知,张济顺所描述的是50年代的上海特殊历史,都市生...  

评分

我的“饭碗”是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规范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在一开始区分的机构部门中,企业、住户、政府三足鼎立之外,唯独缺少了一个“为住户的非营利机构”部门。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大政府/小社会”,就是说,在社会管理层面,政府几乎包打一切...  

评分

《远去的都市》这本书整体设计很有格调,淡雅的色彩,尤其封面上的那句话“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香奈儿的名言“繁华易逝,风格永存”,O(∩_∩)O哈哈~这本书选取了“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社会...  

评分

《远去的都市》这本书整体设计很有格调,淡雅的色彩,尤其封面上的那句话“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香奈儿的名言“繁华易逝,风格永存”,O(∩_∩)O哈哈~这本书选取了“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老上海生活经验和教育世家情怀打底子,历史系专业训练塑规范,海外中国研究指问题意识。原本一座富矿,磨合欠着火候。史料丰富,爬梳细致,类型单一,自序中很多好问题只有靠材料反映,理论提升空间很大。章一最成熟,章二最细致,章三章五角度好留遗憾,章四令人长叹最耐读。

评分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张济顺教授之前来同济CAUP以第一章为主要内容做了个小型讲座,很棒。

评分

有些失望,但值得一读

评分

这不仅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更是一部公民被重新驯化回臣民的历史。新问题来了:香港会成为下一个上海吗?

评分

翔实的……档案整理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