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傢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係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寜邊區,寫瞭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綫采訪,離開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來華訪問,並與毛澤東主席見麵。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內瓦逝世。遵照其遺願,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國,地點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瞭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瞭《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作瞭客觀評價,並嚮全世界作瞭公正報道。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紅軍長徵的介紹;對中國共産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曆和感受等。
这是本很有趣的书。 我总结有趣的原因在于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写作立场。作为外国人,他成长的环境、接触的价值观与这个风起云涌的东方国家有着太多的相异,而这个独特的国度在斯诺的头脑中是一片空白——“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了...
評分从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就断定,这绝对是一本又红又专的政治课本。硬着头皮读了第一篇,果然,实在无法下咽! 后来越读越为斯诺的美式幽默逗乐(他把腼腆内敛的周总理比作小姑娘;他甚至在保安根据地创办“赌博俱乐部”????)、为其白描和叙事的功力折服,以致30...
評分红星闪耀70年——从《西行漫记》看历史题材作品的写作技巧 《西行漫记》的阅读是令人愉悦的,埃德加•斯诺,一个陕北苏区采访将近4个月的美国记者,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
評分虽然看的是中文版,但像当时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记述和报道一样,依然能从字里行间带来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印象最深的地方有这么几处: 在去安塞的路上:“……接着我们走到了一个巨石围绕、自然形成的可爱的水潭旁边,在这里我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除了一匹身上披着...
讀完書之後隻記得一句,毛澤東晚睡晚起,硃德晚睡早起。比起從小抗戰電視劇裏的光輝靚麗革命者們,書裏寫地寫得更加有些有肉,富有生活氣息。以前經常會聽到革命主義樂觀精神,看完這本書真的能體會到。那些時代的那些英雄真的是值得尊重的。現在很多所謂的“公知”太多都是三觀有問題的人,好像是為瞭反對而去反對。而廣大的受眾們一直相信自己所認為的事實,而不是客觀的真相。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想到瞭昨天看到的馬裏蘭大學畢業生的演講更是覺得一言難盡。
评分神在人間的時候
评分在20世紀上半葉,亞洲東部竟上演瞭這樣的一幕歌劇,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廣大的”古老文明用鮮血和骨肉戰勝瞭帝國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一個背負著韆年的積重難返的國傢將封建主義的裹腳布甩進瞭曆史的深淵,一個幾乎沒有多少産業工人的無産階級隊伍與這個國傢最廣大的細胞——農民——一起將官僚買辦資本主義趕到瞭太平洋。三者竟能以一種如此自然而又悲愴的方式結閤在一起,在一陣陣分娩的劇烈痛楚後,終於為華夏乃至人類的曆史誕下名為PRC的嬰孩。讀此書,有隨之潸然落淚處,有隨之忍俊不禁處。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评分那時的延安確實令人嚮往
评分那時的延安確實令人嚮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