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无尽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梁漱溟 传记 自传 我生有涯愿无尽 中国文化 中国近代史 回忆录 中国
发表于2025-04-15
我生有涯愿无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梁先生单靠自学,凭一股子气,发愿心,寻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最紧要的事来做,主要是解决问题。言而总之,就是责任,记起先生提到孔子同阳明公这样的老师,如果来指导他一下的心愿。
评分其实对于我来说是很难将自己代入到当时作者写下这些的历史语境当中的,梁先生是很了不起的,我只愿我能有他一半的钻研精神就好。
评分何谓学问,就是学着认识问题;何谓大师,有没有遇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有没有去解决问题,问题中如何获益得经验,也看的是对人事物的态度,参悟不敢讲,受用不敢说,但一句话可共勉:“生有涯愿无尽,不管新旧与难易,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
评分作为现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的学问和成就,更多是在自学当中获取。说梁漱溟是自学成才的楷模,一点都不为过,要不然,他区区一个中学生,为什么会被蔡元培相中,到北京大学当讲师?梁漱溟信奉中国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梁漱溟在本书的《生平述略》《我的自学小史》章节中,回忆了少年时期自学的往事。他6岁开始读书,在他幼年时并没有学习四书五经,而是在读了《三字经》之后,学习《地球韵言》,这本书以韵文的形式,介绍世界历史地理人文。在阅读中,他的视野变得开阔,在东西文化的比较之中他懂得了中国文化的厚重。在《自学的根本》章节中,他谈到了自学的动力和原因是:向上心。他写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京城的维新运动和南方革命党的救国立场,让少年的他决心超越世俗的个人舒适生活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树立责任。
评分我生有涯愿无尽 心期填海力移山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
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最后定本
论衡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直谏最高领袖
生于都市,要为农夫代言;心归佛法,甘为孔子正名
————————————————————————————————————————————————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与毛泽东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最高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文革”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我生有涯愿无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的实践者,以天下苍生位己责,敬仰。 但若评价印度哲学和老释两家的精华主旨,梁漱溟可能把握不住主旨(恕在下冒昧),这属于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像隋朝的王通,明朝的王阳明就能融会贯通。梁先生太实际了,太把百姓的苦乐当真了,缺乏对玄...
评分“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式人物。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政治、伦理、反思和认识集于哲学家一身,在他那里,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开的一体。他的哲学要求他身体力行,他本人是实行他哲学的工具。……在认识上,他永远在探索;在意愿上则用在行动或者试图行动。……在他...
评分 评分梁先生自幼体弱多病,年长后反强健超众,非仅茹素之功。我的理解,他很注重养心之道,所谓心气壮才可坦然处事。我自己的体会,心无忧虑方能睡得安稳,否则絮事萦怀,竟夜不眠,精神损耗,面色苍白。 梁先生说自己少年时有斫丧身体之恶习,三十以后,遗精、痔血、胃病...
我生有涯愿无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