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与胡兰成结婚,1947年离异;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69年《红楼梦未完》在台湾发表;1973年定居洛杉矶,《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7年《红楼梦魇》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200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
《海上花》曾被胡适先生称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但因为它使用苏白,较之通俗的白话小说来讲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长处在于语言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续时耐人仔细玩味,读过之后令人感觉深刻的印象与悠然不尽的余韵。本书是《海上花》的注译本,由才女张爱玲将书中的吴语尽数译为白话文,以使这难得一见的杰作能够普及开来,让更多人有欣赏此书的机会。
看《海上花》,对沈小红情有独钟。她不精明,甚至谈不上聪明,尤其是有个黄翠凤比对着,可是还是爱她的痴,或许明眼人看来只是蠢。情深则辱,在她的时代和自身处境上尤甚。红男绿女,往来拥趸不息;弱水三千,谁人可堪怜爱?
评分2.1张爱玲的翻译始末 “生命像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从拉丁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未免有点隔膜。”张爱玲短篇小说《封锁》中这个经典的比喻,似乎是对不同语系间的语际翻译与同一文化内的...
评分沈小红不爱王莲生,虽然莲生对她很好,也有钱,她爱戏子柳五儿,柳年轻俊俏,坐马车就为了看戏吧。估计莲生就是气不过她不跟他结婚才去做张蕙贞的。张蕙贞也喜欢年轻的,跟莲生成亲后出轨他侄子,被王发现暴打一顿。看来有钱也买不到爱,有钱的中老年人好悲哀。 周双珠谁也不爱...
评分不是冲着张我是不会看《海上花》的,看完觉得真的好,拿起来随便翻开哪页都可以看下去,虽比不上《红楼梦》,但异曲同工。张故意不翻译的吴语,软软拖长的语气读起来满口余香。 很多人嫌它沉闷,它也就静静在那等着,喜欢的人自然喜欢。
评分每次坐下来决定写感受那一刻是最痛苦,因为根本不知道写什么没有任何类似构思提纲之类的想到什么写什么。但最后完成那一刻却是幸福的,因为没有到写读书笔记那个阶段,所以认真的写下自己的感受也算是对自己对这本书的交代。 记得初读海上花时,看过豆瓣一篇文章,说是古代人...
真是好看!
评分上海之为魔都乃自古以来之事
评分吴侬软语~血脉中的记忆,即使被张爱玲白话之后,仍然韵味十足。在别人看来,这小说非张爱玲注释不可,在张爱玲自己看来,这也是个责任,两厢情愿,不亦乐乎。
评分越读越有味道的平淡小说
评分想想黄翠凤周双珠沈小红赵二宝李漱芳张蕙贞这一个个圆滑炼达机智放浪市侩狡黠可爱…总之鲜活无比的女人,都是百来年前作者曾经亲眼所见亲自结交过的女人们脱胎而来,而现在都已烟消云散,不由得有点儿矫情的唏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