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鲍尔斯,1910年生于纽约,1999年去世。18岁以后他开始在欧洲、北非、墨西哥和南美洲旅行,并建立起一个音乐家的声誉。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以后,他开始集中写作小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情陷撒哈拉》,1949年出版后得了广泛的好评。
他一生写了4部长篇小说,超过100篇短篇小说。他同时还创作音乐作品。写诗,并且从十几岁开始就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时代》杂志称他为“他那个时代里最不同寻常的。最独特的,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一对住在美国纽约的知识分子夫妇,波特和吉特,结婚10年后感情逐渐疏远。为了挽救婚姻,他们避开二次大战后混乱衰败的欧洲,去北非的大沙漠旅行,希望以此来改善彼此的感情,重新和好如初。
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在旅行中处处意见相左,妻子甚至红杏出墙。而男主人公波特被沙漠的原始力量和美景吸引,忘记了潜在的危险,不断深入沙漠腹地,最终染上不治之症,死在沙漠里。妻子吉特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精神几乎失常,最后她终于又回到他们初到非洲的地方,然而,失去的已经永远无可挽回……
《情陷撒哈拉》非常打动人心地将奇幻般的冒险征程与平常无奇的现实融合在了一起。
20世纪90年代,《情陷撒哈拉》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执导拍成电影,风靡一时,票房获得巨大成功,此书的影响力也因此大大超越了文学读者群,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说起同名电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1990 年的《遮蔽的天空》,你可能不难遇到“大闷片”这个标签,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都存着没敢看。而当这部小说终于落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几个午睡之后的下午,深呼吸几次,决心放下不耐烦,好好地迎战下这种“闷”。 出乎意料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原谅我的粗鄙,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保罗·鲍尔斯,喜欢贝托鲁奇和马尔科维奇,却没看过原著改编的电影。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震惊的,波特的那个怪异的梦境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辆加速行驶的火车,冲向由无数床单堆砌如山的大床。 小说的一开头,便是男主人公波特从这个梦境中...
《情陷撒哈拉》的再版。很过誉的一本书。
评分《情陷撒哈拉》的再版。很过誉的一本书。
评分一部颇难评价的小说。局部来看,细致、深刻之处不少;合在一起,却让人觉得缺乏内在一致性。一般来说,小说可以结构复杂,可以发散,可以多重视角,但一定会被连接在某处——那就是作者本人的清晰意识和稳定的视角。但这部小说却给人重心不稳之感,它甚至在漂移:一趟远离工业文明的异域之旅,婚姻中的危机,虚无感,逃避自我,珍惜时光……好像什么都有,但点与点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
评分迷情
评分爱情中的迷惘与孤寂何尝不是当下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