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1989年3月至1992年3月,在《二鬆學捨大學論集》第32號至第35號發錶的拙論《譯注1—4》和1992年10月自費齣版的拙論《譯注5》為基礎的。在這些《譯注》中,筆者本來關注的問題是,作為戰國時代晚期至西漢時代初期儒傢文獻的《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中所存在的,對先行的諸子百傢的主張貪婪般地兼收並蓄的這一濃重的雜傢傾嚮,以及作為《五行》中心思想之一的,在由“五行”之統一的“德”的最終完成階段,拂拭或排斥人的身體性和物質性,高揚其主體性的“慎獨”思想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畢論補標
评分畢論補標
评分畢論補標
评分畢論補標
评分畢論補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