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为最丰富最伟大……——郁达夫(1935年) 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的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老舍(1938年) 他如一般有思想的人一样,从那一个黑暗而感到黑暗的严肃,……把希望付之十年轻人,而以感慨度着剩余的每一个日子了。那里有无可奈何的,可悯侧的,柔软如女孩子的心情,这心情足忧郁的女性的。青年的绝望,现世的梦的破灭,时代的动摇,以及其他纠纷,他无有不看到感到……——沈从丈(1934年)
关于鲁迅,我们说得太多,读的太少。鲁迅的话都是不得不说的,读起来直教人每个字都不肯放过。 鲁迅最出名的是小说和杂文,那是他向外的一面;而这本散文诗歌集则展现了他向内的一面,这里有另一个鲁迅。
评分各家选本,对于鲁迅作品中的散文,篇目都有差异,而且有时差异大的离谱。所相同者,只有《社戏》《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有数几篇。钱理群这个本子,就把人民文学版之《杂文全编》里的多篇“杂文”圈了进去,变成了“散文”。但是不管大家怎样反思鲁迅投在中...
评分《野草》读过好几遍,但觉得它的表达太过曲折隐晦,不好理解,于是决定稍微写点什么,算是帮助理解吧。在这里,我都是分析的加引号的“我”。因为我认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与作者本人之间究竟有多么大的联系或区别,这不是比附几件趣闻轶事就能说清楚的。 1919年8月19日至9月...
评分鲁迅先生的故事,大多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这是个很危险的招数,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百无聊赖的自说自话,无法触动别人。 而先生的高明在于,他能将读者神奇地吸引到文中,变成“我”,从而一起体味个中滋味。 写文章的风格也极其简单干净,寥寥几笔,便造出一个黑暗的影...
评分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不可以粗读、泛读的。尤其是散文,就像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得不学,但若是只为应付考试而一点不用心,说得重些,就确是对文字有些不敬了。先生的散文确是深邃难懂,很多人没有勇气、兴趣接近,而接近后才发现,冰冷简洁的言语之下,是一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与杂文和小说相比,散文也许更贴近先生。
评分朋友们,该干嘛干嘛去吧,别写了~
评分经典
评分读一遍,再读一遍,能找到不同的可读之处,更了解鲁迅其人
评分鲁迅先生的文章至今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批判不过是他的方法,慈悲为基础的大爱才是他的初心。怀着悲观的希望,乐观的绝望,既相信有怀疑,如此矛盾的鲁迅先生所发之声兼具深度和广度。幸甚至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