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尔·科特金以其神来之笔,从中石器时代到现代,对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扫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从这一点上来说,权威性将更具价值。作为都市学家,他探究了数千年来城市和都市生活的进化过程。从远古中石器时代城郭的宗教根源入手,分析了古代印度和中国的集镇,并由此把我们引导到“正统城市”的雏形上;再进一步解说拜占廷和中东地区的城市乃至中国,到威尼斯及其后的城市商业帝国的崛起,再到后来的工业城市(从伦敦、芝加哥和东京到上海及底特律),直至今天的后工业化城市和城市郊区的现实。作者特别强调和重视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探究。他以其敏锐的判断力解读了这些城市在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乔尔·科特金,一位全球公认的世界经济和社会问题权威,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新美国基金会”驻洛杉矶地区的资深专家。他曾经担任《纽约时报》周日财富和经营版的专栏作家,目前他是《洛杉矶时报》周日评论版专栏作家,同时定期为《华盛顿邮报》、《公司》杂志、《美国企业》杂志及其它许多刊物撰写文章。在未来学、民族学和城市等研究领域受到各国广泛的关注、颇具权威性。
本书题为全球城市史,实则全书重点恰巧在“史”字之上。 对于从小生长其中的我来说,城市是极为熟悉的,虽然没有千年的变迁,但是20多年的猛烈发展已然使北京这座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或许在这种变化里,我更加倾向于人文的感叹,而在《全球城市史》这本著作里,针对整...
评分成功的城市靠的是什么。早在发轫之初,城市区域就已扮演三种不同的重要功能:构建神圣的空间;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拥有一个商业市场。 一个没有道义约束或没有市民属性概念的城市即使富庶也注定会萧条和衰退。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始终是她所缔造的城市。城市代表了我们作为一...
评分坦率地说,将城市史完全当做文明史的史学观念我并不能苟同,社会史、文化史以及历史人类学等学科的兴起正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史学观念,以便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下发现更多的人类生活细节。但是,城市史也不可能脱离文明史的叙述,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恰切的历史视角与叙述逻辑呢?带着...
评分作者对全球的城市发展做了宏观的全景式描绘,带领读者从远古的神圣起源一路穿越到现代化大都市,将城市几千年发展史浓缩在这本小书中。总体上看略显简略,如能再丰满些就更好了。 还可以考虑写一本全球乡村史,配图的最好了。
评分在书中,科特金用点睛之笔,对中石器时代以来的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素描。作为城市学家,作者探究了数千年来城市和都市生活的进化过程。有人可能认为是一部历史或者社会史著作。我个人的观感则是,基于作者特别强调和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探究,本书更像一本哲学作品,其...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世界历史温习了一遍。科特金将世界城市的共同特征概括为神圣、安全、繁忙三个特征,且缺一不可,不然必走向衰落。其实,这无非是将城市的文化、政治、经济功能及其延续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早期的众多西方城市,以宗教的职能而聚集,特别是中东地区的众多城市,而文艺复兴之后的城市,大多行使着经济的功能,中国与西方城市不同在于,政治与宗教的统一。现代阶段的城市,特别是东方的城市,大多都是走着西方城市化的道路。不过作者对于东亚城市建设以新儒教信仰与外来西方理性主义结合的道路似乎有所褒扬。回顾中国这些年来的城市化道路,也是一种批判反思的过程。作者对于现如今众多城市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规划持有一种怀疑态度。
评分城市角度的全球史,不过瘾
评分读完全书后,我才发现只要读译者序就够了。形成和维持城市的因素是:神圣(宗教、道德意识形态、社会公民的归属认同等);安全(帝国的武力系统、社会治安等);繁荣(经济贸易、多方面的交流等)。城市的发展模式的趋势是:分散、多中心和大规模的郊区化。
评分注释水分占一半字数,却未能给人留下学术性专著的印象,更像是文化散文和历史随笔,作者收集了不少文献资料,文笔也很出色,视野开阔气势磅礴,但每个历史阶段都浅尝辄止,对中国古代城市的论述明显缺乏自信,蜻蜓点水的描写很难让中国读者信服(其他国家地区的历史叙述也许并非真实),因此影响了整本书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当城市史入门读物罢了
评分普及层面来说的话还算不错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