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同《道德的谱系》,同日书评 1.我忽然发现,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哲学家,很有趣。心理学认为,每个成年人的经历和想法,都弥漫着他童年的色调。最近读到孔子、尼采、顾城,发现确实是这样。心理学的这个定律,在思想家身上表现得最明显。童年得到很好照顾、富有安全感的人,长...
评分读完《快乐的科学》,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一口气读完尼采所有的著作,想要钻进这个人的大脑,在里面迂回探索,贪婪吮吸。想要在他的大脑里面修建巢穴,建立自己的意识。 尽管只是粗略的阅读,里面很多精彩片段让我激动不已,精神亢奋。可以看到尼采对基督教的态度,对女人的态...
评分摘自 海德格尔《林中路》 尼采早在青年时代就相信上帝死了和诸神垂死这个怪异的思想。在起草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时,尼采就在一个笔记中写道(1870年): “我相信原始日耳曼人的话:一切神都必然要走向死亡。”青年黑格尔在《信仰与知识》(1802年)一文的结尾处指出:“新...
评分【按语:《快乐的科学(1882)》中最重要的主题是卷3开篇提出的“上帝死了(God is dead)”:目的论、真理和知识、道德和宗教都坍塌了,价值等待着被重估。然而,“上帝死了”这一事实对于尼采来说却是欢乐之源,因而有《快乐的知识(or科学)》,“这影响也许同人们估计的恰...
评分看着小学期在宿舍里看尼采的书时做的读书笔记,觉得很喜欢.只是,觉得太相似,反而对自己的处境无济于事. 看外国文学的初衷就是寻找共鸣.因为很多莫名其妙的想法,真性情,大胆,绝望,狂喜,无离头,全部找得见.觉得庆幸,我不孤独. 喜欢. 但是喜欢分很多种.有的喜欢让人想去接近,想去拥...
降一个星。对我这种很难对理论产生狂热的读书党来说,尼采最好看的是诗性同样强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本才是真的好棒啊好棒啊好棒啊啊啊啊
评分看过
评分俯冲轰炸机,目标柏拉图
评分柔弱、浅薄、被窒息的、自我否定和否定一切的人格已不再适合于做任何好事,尤其不适合于从事哲学研究。 在一个专制缺乏言论自由的时代里,批判者的勇气让人敬畏;而在一个言论相对宽松的时代里,只知道批判和抱怨的人,除了传播精神垃圾以外,做不出什么好的事情。这就是我与那些只知批判和摧毁,不图建构和创造的虚无主义愤青(无论他持有什么立场)敬而远之的原因。 狭隘的灵魂令我厌恶,它那里善恶全无。没有一贯的蔑视,又岂能不断地欣赏呢?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专心致志者可摆脱一切困境。
评分尼采是浩瀚历史中的独立思考之王,是人类思想星空下飞得最为高远的雄鹰。其唳声足以彻底撕裂天幕,惊呆百兽!。。在这本书里,尼采以笑傲古今一切陈规旧俗的气势和胆魄,并凭无与伦比的才华及至深的洞察力,奏出了迄今为止全世间最强健最超迈的乐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