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思想史

般若思想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山口益
出品人:
页数:84
译者:肖平,杨金萍译
出版时间:2006-7
价格:16.0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532542369
丛书系列:觉群佛学译丛
图书标签:
  • 佛教
  • 佛学
  • 宗教
  • 般若
  • 缘起
  • 般若思想史
  • 宗教史学与社会史之“互文性”研究以佛教为中心
  • 般若思想
  • 佛教哲学
  • 大乘佛教
  • 中观学派
  • 印度佛教
  • 中国佛教
  • 佛学经典
  • 智慧解脱
  • 空性思想
  • 宗教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般若思想史》作者为当代日本学者,作者从文献学角度简要印度佛教一个重要内容--般若学的发展与特质。其内容有: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轮廓;佛陀及其觉证;佛教阿毗达磨的展开等。

《般若思想史》作者山口益先生精通梵、藏以及汉文,以深厚拘语言学功底研究印度中观、唯识两派论书的原典文献,在国际佛教学研究领域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山口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如《世亲之成业论》、《佛教思想入门》、《西藏语之系统》、《印度文化史》、《中边分别论释疏》、《月称造中论释》、《中观佛教论考》、《世亲唯识的原典解明》、《般若思想史》等等。译者在山口先生众多著作中之所以首先择取《般若思想史》介绍给中文读者,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般若思想史》的部头虽然不大,但它却是山口先生在深入研究原典文献的基础上旨在揭示印度中观和唯识两派思想之内涵的总结性著作。二是山口先生将此著冠以《般若思想史》的名称,其用意极深,即这是一种从学术的角度试图通过“般若”理念打破中观、唯识及如来藏思想间壁垒的极其有意义的尝试。三是山口先生《般若思想史》中从历史实践的角度就如来藏思想的产生背景做了深入的深讨,并从《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挖掘出“缘起即是如来藏”的核心思想,换言之,在他看来,《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提及的“如来藏”一词指的就是“缘起”,这对于解央近二十多年来国际上围绕“如来藏思想”所发生的种种争端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山口益(1895~1976)

日本之印度佛教专家。为真宗大谷派僧。京都人,先后毕业于真宗大谷大学专修科及研究科。曾留学法国,随烈维学习梵文、巴利文、藏文。回国后,历任大谷大学教授、校长等职。昭和十八年(1943),以〈佛教に于ける无と有の对论〉得文学博士学位。昭和三十七年(1962),以治大乘佛教学有功,荣受紫绶褒章;三十九年,更荣封文化功臣(系日本最高学术荣赏)。五十一年示寂,享年八十二。

其治学功绩厥为破除宗义成见,返本还源,探大乘佛教本义于诸原始文献中,为佛教研究开一新风貌。对印度唯识学研究的贡献,居功甚伟。主要著作除上列博士论文外,另有《中边分别论释疏》、《中观佛教论考》、《般若思想史》、《月称造中论释》、《佛教思想入门》等。此外,编有《辩中边论》一书。

[参考资料] 长尾雅人〈永怀吾师山口益先生〉(《世界佛学名著译丛》{85}册)。

目录信息

总序
译者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轮廓
第二章 佛陀及其觉证
--十二因缘和四圣谛
第三章 佛教阿毗达磨的展开
经律论的成立--佛教与希腊思想的接触--阿毗达磨的性格--说一切有部--其他各部派--贵霜王朝统治下的佛教状况和态势--大乘经典的成立
第四章 龙树的中观说
--空和假
一、根本中论--八不--戏论寂灭--空性·胜义谛--空用
二、空义·世俗谛--假设--中道
三、对恶取空的规戒--空的行道--般若波罗蜜--般若空中的净土教思想--假与识
四、龙树与诸大乘经典
五、提婆诸百论的倾向
第五章 无著--世亲的瑜伽唯识
--通往空的道路的设定确定
一、瑜伽唯识的兴起及其文化地位
二、三时法轮
三、针对空性论展开的识论--三性说的设定
四、通往唯识无境和识无的道路
五、唯识缘起的当相
六、识的空无--转识得智--无有
七、从空无之慧到无有之智的悲--唯识的宗教性--与中观说关于佛身说之间的异同
八、中观与唯识有关唯心解释之间的异同
第六章 如来藏思想
--空·法性的历史实践
一、《究竟一乘宝性论》的如来藏说
二、缘起即如来藏
三、超越般若的如来藏
四、如来藏的自体义,佛的誓愿
五、如来藏的因义(大乘法的信解,般若波罗蜜,虚空藏三昧,大悲)
六、如来藏的果义(如来法身功德的四波罗蜜,光明无量和寿命无量)
七、与瑜伽唯识之间的相似非相似性
第七章 中观瑜伽的历史交涉附:清辨的教系
第八章 归谬论证派
第九章 自立论证派与瑜伽唯识
一、中观自立派--中观经量派
二、有相唯识与无相唯识
三、唯识派的《中论释》和观誓的《般若灯论释疏》
四、瑜伽中观派
五、瑜伽中观派的旁流--狮子贤的《现观庄严论宗》
(一)狮子贤的学派
(二)现观庄严的谱系
(三)《现观庄严论》的历史性格
(四)西藏的中观宗
(五)《现观庄严论》的内容概述
(六)《现观庄严论》中之瑜伽唯识的要素
第十章 中观思想的密教化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感謝某人送了本翻譯好拗的概述史。

评分

般若与如来藏的关系很有意思

评分

大三,早忘到姥姥家了,为了读牟宗三的参考书

评分

翻译的确拗口,此前数次没能读完。最近多读日人著作,开始习惯其繁复句式。专名翻译问题较多(估计是从日文转译梵文称谓之故),义理上费点神还能通读。两点启发较大。一,如来藏若是对中观“恶取空”的对治,便可成立,问题是,唯识的心识脚手架都很容易蜕变为实有执,如来藏就更容易离缘起而堕入法界、佛性实有了。二,中观根本上提倡以破析与遮遣,直指般若空智,因此而与唯识起诤讼;在唯识看来,没有心识作脚手架,没有作为“无有”的世间来运转悲智,便是恶取空;但中观始终对唯识的心识和世间之“有”高度警惕,即便折中的中观自立/经量派、瑜伽中观派,脚手架也搭得不情不愿;结果是,要么像南宗禅那样不顾一切地依赖直观顿悟,要么“中观密教化”,企图通过一系列秘密次第作为“方便门”,既避免恶取空又避免实有执。逻辑大致如此。

评分

翻译很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