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论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对佛教徒而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证量的说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众多信徒的追随,其爽洁而又带刚强之气的独特形象,为新一代的修行人树立了典范。对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导演」。他曾随贝托鲁奇学习电影,并且协助拍摄「小活佛」;他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曾经是票房黑马,因此取得拍摄「旅行者与魔术师」的资金,在金马影展掀起一阵旋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的工作人员及影迷。同时身为佛教上师与电影导演,二者角色看似冲突,但仁波切以一句:「电影可以视为现代的唐卡(传统西藏佛教绘画)。」说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现了仁波切不为传统及名相所缚的风格。
在这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感谢胡同学校,为了准备佛像的讲解给了我一个理由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 之前看过这本书的中译本《正见》,当时真是推崇的不得了,因为很少看到这样真诚的关于佛教得书。 这次看英文版感觉到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本书的语言似乎犀利了,好像柔软的外壳磨损了...
评分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与自我管理方面,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 所谓 无常 所谓“常”,就是独立的存在,可以不受其他事物变动的影响。无常的含义就是没有绝对的独立的存在。空间、时间也是一样,这个爱因斯担已经证明过了。现在的科学规...
评分 评分说起来,我并不是一位佛教徒。 如果引用作者所说的“合格佛教徒”定义来讲,我连“非合格”都达不到,并不是皈依与否的区别,是我自己还心存怀疑。 每一个开始相信佛教的人,都会有各自的故事,而这所有我们统称为“个人因缘”。 至于我自己的因缘,则是通过教义令我明白了我执...
怎么感觉写的像心灵鸡汤之类的读物
评分怎么感觉写的像心灵鸡汤之类的读物
评分2013-05-04读毕,有几点感触:1)佛佗曾说:“你是自己的主宰”;2)佛教基本上是非神论的,不相信有全能神控制一切;3)佛佗曾说: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4)对无常的体认是个关键,让我们不再害怕身陷于某种情境、习气或模式,而永远无法逃脱;5)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即是痛苦。
评分生命就是无常。所以太过执着或心怀执念都会将自己引向虚无,不要被他人的情绪所控制,寻找自己的觉知。世间伦理道德虽然外表不同,但内在大抵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评分有时候遇见一本好书,也需要缘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