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古典文学 儒林外史 海外中国研究 商伟 文学研究 文学 历史 思想史
发表于2024-12-22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十八世纪礼仪主义兴起,考据学摇摆于反传统与复古倾向间,《儒林外史》应运而生,与颜礼学派和南京文人圈的礼仪实践对话。言述性的二元礼内蕴的言行不一,促使作者寄希望于富于实践性的苦行礼,而使之日常化的意图的最终幻灭暗示了对礼仪的追求充满暧昧;苦行礼一旦极端化,反成为宗法制施暴的正当借口,礼仪主义本身又陷于另一种权力利益关系,甚至沦为官方秩序的共谋;外史乃是世俗化历史,以欲望为驱力,将时间融入叙述形式中,形成与时俱变的当下关注、开放性写作和多重视角;全知叙述者退场缺席,共同话语和叙述人声音脱节,转移至小说人物之口,不断被挪用并随语境衍生额外意义,而将规范性历史叙述付诸实践均告失败;泰伯让王神话本身隐含竞争的叙述;泰伯祠和湖心岛、戏台的互文彰显外界对礼仪空间的侵犯、戏剧化景观/不动声色的仪式间的张力。
评分抽丝剥茧,有趣,有趣
评分分析的真好。从小说的形式出发去洞见吴敬梓的矛盾和这一时期儒家的矛盾,见微知著。非常惊奇地在这本书中发现了自己对儒林外史想法的一些印证:比如书中人物尽数都有原型,吴敬梓花十数年时间撰写,期间追踪他们的人生轨迹,每得到一些新消息便让书里的人的命运也随之变化。这种写法完全破坏了小说文本“目的论”式发展结构,让整本书陷入一种失焦和混乱。然而想起夏目说,情节是什么,现世中是没有情节线索的。在现代读者如我看来,这种以牺牲了小说的真实感为代价也要现实的尝试,已经构成这本书无可比拟的地方,更何况吴敬梓在这里放入了他对儒家道德的思考。为什么这个时代这么让人心有戚戚呢,某种程度上有个很现代的问题,儒家的道德是否是/能否是以其自身为目的的。这种不以自身为目的,转化为话语、全力的道德和礼仪,让吴敬梓如此痛苦。
评分通過數組悖論的論點重新審視《儒林外史》,例如禮儀重建、多重敘事、現實象徵、世俗想像、過去當下等,討論開放生成式的白話文人小說如何在史傳與抒情之外另闢蹊徑。很見功力的研究。at HFE #壹柒讀#094
评分日語文獻的漢字貌似有的用簡體有的用繁體。。。
商伟,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两年后获硕士学位,专修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1988年赴哈佛大学东亚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转向元明清小说戏曲。1997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2003年获终身教职。后任狄百瑞东亚人文讲座教授。自2011年起,执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席。
研究课题以戏曲小说为主,涉猎思想史、文化史、出版文化和阅读史等领域。著作包括:Rulin waishi and Cultural Trans for mation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AsianCenter,2003),《文人的时代及其终结:1723-1840》(孙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册第四章);正在写作有关《金瓶梅词话》的专著,新著《评点与图像:(红楼梦>现象及其它》即将出版。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反讽手法展示了士林的众生百态,而且在于它触及到了儒家精英社会的一些核心问题及其困境。本书以此为出发点来解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认为,十八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终解体。《儒林外史》既是这些转变的产物,也是对他们的回应。而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义所在,可以用来解释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小说研究的路径与方法——商伟教授访谈录 杨彬 商伟教授,1962年1月生,吉林省延吉市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现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任杜氏中国文化讲席教授。主...
评分《儒林外史》是与《红楼梦》一道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章回体鸿构,但两者在后世的命运却差距甚大,我们对前者的熟悉与认识程度远逊于后者,这一结果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并不意味着两者的价值高低。事实上,以举人范进为典型,《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百余位形形色色的文人形...
评分《儒林外史》是一部形山神不散的明清文人群像小说。商伟的梳理,加上强大的知识背景,让当初读起来云里雾里的每一位人物都清晰了起来。 全书分为为部分,开篇王冕,唯一的理想正面人物形象。接下来第二章到第三十六章,多叙述文人聚会,作者称之为二元礼,第三十七章是泰伯礼,...
评分商伟老师这本书似乎还没有译本,在图书馆也不是很好找到。不揣浅陋,简单地做一些笔记,供参阅。 此书结构上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礼”的角度出发,认为前三十回着意讽刺流于表面文章(discourse)的“叙述之礼”(narrative ritual),造成言行不一的恶果;第三十一至三十七回,...
评分怨恨起红尘 —— 明清底层士人社会心态随札 极具思想原创性的德国现象学大家舍勒在探讨“资本主义的未来”这一重大的现代性问题时,竟将“怨恨”心态作为资本主义精神动因的根源。他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首先不是财产分配的经济制度,而是整个生活和文化制度”(见...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