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星,英美文学硕士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过去十五年来一直在美国各类大学担任高校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任职单位包括科罗拉多州政府的社区学院系统办公室、加州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助理院长,同时在哥伦比亚学院任兼职教授。
本书作者亦庄亦谐的描述,将你带进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境界。美国大学管理,高深莫测。本书犹如开启了美国大学管理的一扇窗户,使我们窥见了大学管理者的智慧和尴尬、管理政治的奥妙和玄机、不同群体在大学中的利益摩擦、大学的理念与日益商业化的市侩之间的冲突。 本书也是一位先行者留给后来者的人生指南,从求学读书拿学位的每一个细节,从维持生计打工遭冷眼观人间万象,从立志奋斗寻找工作到处理人际关系,你都可以找到生涯规划的案例。总体上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使我们认识了比较真实的美国大学;而且,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广泛的读者面,尤其是对于准备去美国留学的青年学子,更是值得一读。
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在美国大学里既有教学经历,也有行政管理经验,本书是作者多年对美国大学运行机制的观察、研究及亲身体验的文字表述,对国人真正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及研究生培养、大学与政府及家长关系等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一篇篇短文,折射出作者阅历的广泛、人情世故的练达、对真的孜孜追求、对善的渴望。
目录
题记
第一辑 “书”海拾零
从美国的“高考”说起
民主社会中的贵族
常青藤的光环
“仓储式”的公立大学
“自由教育”
教授就是大学
大学的用人之道
为大学排名
评估大学春秋
大学里的民主
学术自由的代价
师生之间
网上的莎士比亚
第二辑 就事论事
师道之难
言论自由与“政治上的正确性”
大学校长的言论(不)自由
淘气、传统、淘气的传统
记忆的编码
没有落地的靴子
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
大学不可承受之重
管理时尚与大学的效率
华尔街上的大学
浮想联翩说歧视
第三辑 人在“书”中
体验象牙之塔
来美国学什么?
自费生、公费生
宗教休克
留学打工记事
给教授打分写评语
当一回“钦差大臣”
附录
美国大学的分类与美新杂志的排名
美国高校的认证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
平等权利法案与美国大学招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是在书店里几个小时读完的。 开始200多页字字都看, 后来就跳过了几页。 如果有机会真要去美国的话,一定会还要翻一遍的。 作者给了我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真实的美国大学信息。 这无疑是给我这样的American Dreamer提了个醒, 是不是真的就能够适应那样的生活方式,学术方式呢...
评分最近读完这本书,只能够说是还行,就我的感觉,书名中“细读”改为“漫谈”或许更为合适。 作者虽然在行文中表现的足够真诚,但我总觉得对于美国大学教育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介绍有些不够深入和系统,看完之后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读过林达...
评分初看本书,感觉有点像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看多后发现文风差别还是比较大,但是看得越多还是越有看“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感觉,都是娓娓道来,只不过背景换成了更具体的美国大学。 这不是一本纯粹记述大学读书轶事的书(市面上也不缺这样的书),而是一本描述大学管...
评分书是在书店里几个小时读完的。 开始200多页字字都看, 后来就跳过了几页。 如果有机会真要去美国的话,一定会还要翻一遍的。 作者给了我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真实的美国大学信息。 这无疑是给我这样的American Dreamer提了个醒, 是不是真的就能够适应那样的生活方式,学术方式呢...
评分书是在书店里几个小时读完的。 开始200多页字字都看, 后来就跳过了几页。 如果有机会真要去美国的话,一定会还要翻一遍的。 作者给了我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真实的美国大学信息。 这无疑是给我这样的American Dreamer提了个醒, 是不是真的就能够适应那样的生活方式,学术方式呢...
大二时读过,今天突然有一个关于美国大学的自由的话题闪过脑海,便想起这本书。当时给我最大的震动正是“自由”二字,极度崇拜这两字,但那种情绪也让我误解了不少。
评分代序看得一阵阵恶心,北师大的这位洪先生可谓登上了装逼的巅峰。想做到分析得面面俱到,语言却谨小甚微,结果只是徒增晦涩之感,真囧。不明白为什么他会被作者找上写序言,还说什么“受宠若惊之余,多有几分彷徨。虽婉言推辞了几次,终未能如愿。”酸不酸呐。文人啊,还真是。。哎。。(还未开始阅读正文,不负责任地吐槽序言而已)
评分没网络的时代应该是本好书吧,不过放现在就...
评分经历过艰苦的人,用如此淡淡带着幽默的口吻谈着在美国大学与大学中的所见所感,谈着窘迫的文科硕士生活,谈着博士答辩遭受到的莫名批判,谈着“著作等身”的求职信,谈着从助理到牧猫人随着大学起起伏伏,同时又带着教育管理博士专业的视角,看到了教育学研究中所触及的几乎所有话题,学校选择、家庭背景、种族、性别、学生运动、大学分层、大学组织结构、经费、校友、捐赠、市场化、大学精神、教授终身制、学校评估,身在其中,经历一切,才能够如此生动而不是纸上得来,终觉呆板。
评分如老僧谈禅,颇解疑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