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国转型

文化与中国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伟时
出品人:
页数:3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1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10659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与中国转型
  • 文化
  • 社会
  • 袁伟时
  • 中国
  • 历史
  • 中国研究
  • 政治
  • 文化转型
  • 中国发展
  • 社会变迁
  • 现代化进程
  • 文化自信
  • 传统与现代
  • 制度变革
  • 文化传承
  • 民族复兴
  • 全球视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化与中国转型》内容简介: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三纲五常是不是该全部丢掉?读经热、国学热是否值得提倡?我们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学习西方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与普世价值的关系如何?政治改革应该从哪里如何启动?医疗、养老、教育,这“新三座大山”该如何搬走?砸日系车事件,该如何看待?

就上述牵动亿万国人的问题,著名学者袁伟时将一一展开叙述。泼辣的语言,一针见血的见解,鞭辟入里的分析,袁老先生在嬉笑怒骂之间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转型的桎梏做了全面的探讨,令人深受启发。

作者简介

袁伟时,男,汉族。1931年12月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近代中国。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国思想散论》、《路标与灵魂的拷问》、《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近代中国论衡》、《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大国之道》、《文化:中国与世界》、《昨天的中国》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自称“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稿》的后记:“如果我们不愿再做受谴责的一代,就必须面对严峻的现实,从百年的屈辱和挫折中充分汲取教益……学术与盲信势同冰炭。因此,我的信念是:我只把我看到的历史本来面目写在纸上。”。

目录信息

上篇:透视文化传统
不能这样糟蹋传统文化!
——再评秋风的孔子观
漫说百年孔子
——答《南方都市报》记者王晶
儒家是宪政主义吗?
——简评秋风的孔子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思考
——2007年8月11日在长江商学院的报告
21世纪的儿孙应该传承什么?
——答《都市时报》记者吴亚顺
“孝悌”寻根
——答《云中往来》(ICON)记者问
孔子像亮相天安门的深度解读
——答中国孔子基金会《儒风大家》杂志
儒家的现代作用和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袁伟时VS杨子云
“国学热”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张力
袁伟时VS杜维明
请勿摧残和忽悠少年儿童!
——2012年教师节腾讯大粤网访谈
中篇:追寻现代文化
当代思潮与社会变迁
——东莞图书馆讲座
告别极左思潮
——答《新京报》记者王梦菁
启蒙仍是这个时代的命题
——答《时代周报》记者李怀宇
人文精神仍须从根救起
——答《深圳商报》记者夏和顺问
为清除思想三害敲边鼓
——《晚清大变局》繁体字版跋
中国社会转型的三大障碍
——2011年12月27、28日在郑州“中原论道”论坛发言
自由主义与中国改革
——答陈壁生
下篇:转型的路径
把握历史机遇,继承高远胆略,推进改革进程
保障公民权利是大国崛起的基础
——答搜狐记者张学军
不应回避制度选择,不应过度解读
——答《亚洲周刊》记者张洁平
近代中国转型之艰
——答《瞭望》周刊记者刘巍
社会公平和教育指导思想问题
——答《同舟共进》特约记者孙宏光
希望未来不再走弯路
——答《同舟共进》记者曾东萍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审视一切!
营造先知先行者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与《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主编张清谈“敢为天下先”
中国向现代转型最需要法治
——答《广州日报》记者问
中国要选择什么价值观
——答《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黄广明、林珊珊
铲除滋生暴民专制的沃土
—— 答凤凰网历史频道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觉得中国人是很难容许少数不同声音存在的,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博和论坛。稍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就会很容易引发一片声讨。要么以少数声音的一方息事宁人结束,要么以更大的风波叫嚣结束。毫无逻辑、理性以及礼貌的辩论,更多的只是抹黑、谩骂、攻击和诋毁,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评分

中国自开放以来,学习西方的许多教育,但是学是学过来了,但是基本上都是变质了的,民国时期的教育体制,思想开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泰山北斗,但当今的社会在当时相比总觉得却少了那么一点的气魄。其实我也是在迷茫,我们的文化到底是怎么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沉淀了那么久,因...  

评分

评分

关于传统文化是不是对中国的进步有窒碍作用,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大多会批评它几句,然后说其不可或缺。真正能不和稀泥的人少之又少,袁老这次力作,批评的尖锐程度超乎了想象。但他讲的又是大实话,句句在理,读之让人不得不服啊~~~  

评分

批判,就是对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 ——读袁伟时的《文化与中国转型》 ■禾刀 “中国社会转型,困扰世人快200年了”。翻开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袁伟时的《文化与转型中国》,跳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显得那般沉重。本书是袁伟时近年来与媒体往来文章的合集,主要涉...  

用户评价

评分

文化纷纷要求被尊重了各种,文明该哭了……

评分

这本书是袁老2010年前各演讲、报上评论等合集,谈不上学术性文章,更多是个人的评论。前面部分对秋风、蒋庆等儒学官家宪政派的投机和学术胡说的批评,我是同意的。后面讲思想史就没有秦晖先生那个视频讲座好。总之这书比较老了。

评分

都是博客文章。老先生观点中肯,不断强调回归到基本的东西。

评分

这本书是袁老2010年前各演讲、报上评论等合集,谈不上学术性文章,更多是个人的评论。前面部分对秋风、蒋庆等儒学官家宪政派的投机和学术胡说的批评,我是同意的。后面讲思想史就没有秦晖先生那个视频讲座好。总之这书比较老了。

评分

对所谓的“普世价值”,不能反思,所以理解不够,又要歌颂,所以憋着劲儿挠不到地方,看得真是替他捉集。跟杜维明对谈一章是唯一还可以看看的内容。这类文章,当学贯中西才有资格作,可惜袁先生好像都够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