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复兴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佛教 宗教 海外中国研究 海外汉学 佛学 佛教史 维慈 历史
发表于2024-12-22
中国佛教的复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研究现当代中国佛教入门
评分在从组织、教育、国家和外交等各方面审视民国时期的佛教之后,作者终于走到了问题的核心:如何评价一种宗教的精神理念及其宗教实践的盛衰,尤其对于一个外国人而言。比起诸多外国观察家来,作者已经尽量做到了公允,提供了诸多资料和指标,但精神层面依然难以衡量。既然如最后一章所言,衰落-复兴其实并未发生,贯穿这一时期的更多是保守与改革的对立,那么用《佛教与现代性》这样的标题会不会更好些?另外作者似乎很轻率地将佛教当成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信仰生活的主流,以此断言中国人精神的盛衰,完全忽视民间宗教的实践,恐怕不妥。
评分原著出版于1968。Welch展现了一流历史学家的风范,叙述有据,而且必定审慎评估每一史实的历史意义。不平之处,亦不怯于秉公持论,颇有古风。
评分原著出版于1968。Welch展现了一流历史学家的风范,叙述有据,而且必定审慎评估每一史实的历史意义。不平之处,亦不怯于秉公持论,颇有古风。
评分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5日捐赠
本书是唯慈的三卷本《现代中国佛教丛书》中的第二部。第一部着重探讨了现代中国佛教的体系制度、教会组织体制和制度;第三部将从制度和历史两个方面论述在共产党统治下中国佛教所发生的变化。本书则立足于佛教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史,集中于1949年共产党胜利之前三十年间中国佛教的急速变迁。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处理中国近代佛教,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并重,是一部非常厚重的学术力作。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具有比较宗教学的宏观视野,对中国佛教在适应现代化过程中神圣性资源的缺失,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他以一个西方学者的立场,对某些人物和事件的品评,未必都符合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的定论,但或许是旁观者清,亦可能为深化近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提供另一种视角。作者在本书结论中,对中国佛教“复兴”意义的界定,对于当前中国佛教的复兴,也应具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说,要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唯慈的这“三部曲”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2009年12月01日 11:45东方早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5条" 《中国佛教的复兴》[美]霍姆斯·维慈著 王雷泉等译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大陆的学者开始搜集材料研究“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这类课题。可是他们绝少注意到,有关此种题目的研究,外...
评分当时间顺其自然地滑到十九世纪下半期,在内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外部汹涌的炮火与新知的双重裹挟下,中国佛教似乎到了它进入中国后的最衰落时期。民间社会中有佛教的容身之地是因为它一整套适合于宗祠祭祀、节令乡俗的仪式——佛法注重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是普通民众对于佛教的全...
评分当时间顺其自然地滑到十九世纪下半期,在内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外部汹涌的炮火与新知的双重裹挟下,中国佛教似乎到了它进入中国后的最衰落时期。民间社会中有佛教的容身之地是因为它一整套适合于宗祠祭祀、节令乡俗的仪式——佛法注重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是普通民众对于佛教的全...
评分当时间顺其自然地滑到十九世纪下半期,在内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外部汹涌的炮火与新知的双重裹挟下,中国佛教似乎到了它进入中国后的最衰落时期。民间社会中有佛教的容身之地是因为它一整套适合于宗祠祭祀、节令乡俗的仪式——佛法注重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是普通民众对于佛教的全...
评分当时间顺其自然地滑到十九世纪下半期,在内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外部汹涌的炮火与新知的双重裹挟下,中国佛教似乎到了它进入中国后的最衰落时期。民间社会中有佛教的容身之地是因为它一整套适合于宗祠祭祀、节令乡俗的仪式——佛法注重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是普通民众对于佛教的全...
中国佛教的复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