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的英文原书出版于1974年,H.J.伯尔曼这部《法律与宗教》是极富洞见的一本书。提出了如下问题: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正去向何方?本书是一部演讲集,它意在论断和诘难,而非详细论证。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然而彼此相关的方面,尽管这两方面之间存在紧张,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本书附录所收三篇文字都与千禧年有关,附录一重点在《法律与宗教》结尾处提及的人类共同的法律与宗教;附录二立于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谈西方法律传统和世界法;附录三是一篇接受中文媒体的访谈,因此与中国有更多关联。
哈罗德J.伯尔曼,Emory大学法学院Robert W.Woodruff讲座教授。曾任哈佛法学院James Barr Ames讲座教授。精于比较法律史、法理学、俄国法及国际贸易法。
法律与宗教的作者哈罗德。伯尔曼是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在社会主义法学方面造诣颇深,也是当代法理学以及商法等领域公认的权威。出生于1918年,经历了一战的他很容易地染上了“忧患意识”。从他的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出他对世界大战和全球性经济崩溃的打击表露出来的危机感以及对...
评分来到英国后,这个西方社会的两个特点让我印象最深。第一个是阶级分化。我一个外国人,很快就可以毫无困难地从一个英国人的口音判断出他是一个体力工作者还是一个脑力工作者;现在甚至都已经不需要听他们说话,站在电梯里只要观察对方的体型、着装、姿态甚至长相,就能有个大致...
评分法律与宗教的作者哈罗德。伯尔曼是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在社会主义法学方面造诣颇深,也是当代法理学以及商法等领域公认的权威。出生于1918年,经历了一战的他很容易地染上了“忧患意识”。从他的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出他对世界大战和全球性经济崩溃的打击表露出来的危机感以及对...
评分注:本文原文于2008年7月27日发表在本人博客,因原博客被封,只能重发。本文现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07d64e0100h50o.html。网路间可能有对本文的转载,皆是出自本人原博客。 本文很多内容参阅了《法律与宗教》一书,故发文于此。 特此说明。 ...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字面的规则)。
评分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文本,五年后再读。俄国革命引领了完全不同于西欧国家革命的社会治理体系,使得传承于俄国制度的中国遵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信仰体系。伯尔曼虽然在论述西方世界的宗教信仰与西方法律之间的关系,但是并没有排除,东方世界的哲学信仰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不能参考视之。中国法体系内的精神信仰源于何?为何?中国人的信仰中的法的精神何存?在中国是否有对法与精神体系关系的讨论?这与法和礼的关系如何?
评分宗教因法律而具有社会性,法律因宗教而获得神圣性。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如此,正义的便是神圣的,神圣的便是正义的。
评分作者始终逃不过休谟和阿Q的诘问:从来如此,这便对么? 甚至于这个「从来如此」也并未证立。「说法律与宗教关系密切,说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要求不仅有一个宽泛的法律定义,也要求一个宽泛的宗教定义」(131页),因此本书的一个不那么标题党的标题应当是《争端解决机制与集体信念》。按作者的写法,我也可以写《科学与宗教》,毕竟它们共享了仪式、传统、权威性和普遍性这四个要素……
评分宗教因法律而具有社会性,法律因宗教而获得神圣性。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如此,正义的便是神圣的,神圣的便是正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