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Willis is a professor in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is books include The Ethnographic Imagination (2000), Moving Culture (1990), and Profane Culture (1978).
Hailed by the "New Society" as the "best book on male working class youth," this classic work, first published in 1977,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s and remains the authority in ethnographical studies.
**********无论如何底层百姓困在自己的愚昧之中,总是不好的 **********这本书提了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底层子弟的自甘堕落,自我封闭,甘于非文凭化,甘于干无意义的底层工作,资本主义世界如何运作。 这个问题有问题,太意识形态化了。 中国1899年基本全是愚昧贫穷老百姓,但199...
评分 评分记得初读《1984》的时候,我深深讶异于无产阶级的形象竟然如此猥琐、下流而无助,从而毫不犹豫的把它当做奥威尔为了控诉敌托邦而作的艺术虚构。 直到我看了这本《学做工》。 但从前的信念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一厢情愿,国有企业双职工家庭出身的我,人生的前15年都在生活区大院里...
评分《学做工》的起点很有趣,我是学西马出身。以至于第一次接触《学做工》的主题就让我想到卢卡奇和他的阶级意识论。《学做工》讲的是工人阶级子弟是如何通过反抗学校文化以继承他们父辈的阶级的身份的。它并非一个Panel study,所以作者更像是截取了一个时间断面,不是谈时间意义...
评分开始啃英文书,觉得很吃力。
评分看了一半,怕是没有领会精髓,感觉有点啰嗦,主题不明确。
评分前面的民族志很一般,后面的分析可以流传千古// 英国英语真的是一种新的语言!周五他来要问他些什么好呢?
评分从问题学生的角度来看,最为讽刺的就是自己试图对学校权威,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反抗都是徒劳。而James Scott却给予日常形式的反抗以最大的褒扬。 主体不能被简化为意识形态的复制品,而是拥有自由意志和生活激情的主体,这把存在主义的命题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评分开始啃英文书,觉得很吃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