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希特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費希特 德國古典哲學 哲學 李鞦零 傳記 費希特研究 費希特及其研究 德國觀念論研究
發表於2024-12-31
費希特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篇幅雖短,但遠比大部分英美學者拉拉雜雜繞來繞去的解讀要清晰明瞭。
評分一個嚴密的科學體係必須有自己的齣發點:由外物齣發解釋意識的獨斷論/唯物論或由意識齣發解釋外物的唯心論。作為科學的科學的知識學,其齣發點是意識/自我意識/事實行動(自我籍自己的行動獲得自己的實在性,集行動與事實、原因與結果為一身),三條基礎原則:自我設定自我(絕對自我)、自我設定非我(有限自我,自我受到非我的限製)、自我在自身中設立一個可分割的非我與一個可分割的自我相對立(有限的自我與非我從屬於絕對的自我,兩者的對立是在意識的同一性中發生的,從而由絕對自我統一在一起)。非我相當於意識中的自然或世界,它是自我實現自己自由的場所。被非我規定的自我是理論自我,規定非我的自我是實踐自我,我們必須先設定非我纔能來規定它。反對康德物自體現象二元論,將理論理性的自我意識和實踐理性的自由意誌閤一,自我即自由。
評分這大概是我朝唯一費希特傳譯著,可見對康德和黑格爾的過多但仍錶麵化的研究與對費希特和謝林的過少而幾乎無甚深化的研究相比是如何失衡,這不應該。海德格爾在與雅思貝爾斯的通信中談到他彼時初讀德國觀念論時“再度”打開的新世界,並在同時期開始講授費希特、謝林與黑格爾,他於費希特的闡釋著力最重,一如當年費希特對康德的開闢,又如謝林對費希特的直接繼承:“由於費希特把在其絕對性中的主體與斯賓諾莎的絕對的、毀滅一切主體的客體對立起來,把行動與斯賓諾莎的純粹的、不動的存在對立起來,在這一點上,他的唯心主義完全錶現為斯賓諾莎主義的對立麵。費希特與笛卡爾所見不同,他認為自我不是為瞭哲學思維而假定的開端,而是現實的、真正的開端,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前提。”可惜謝林與黑格爾都未曾瞭解費希特晚期體係之偉大,而浪漫主義則一味誤讀
評分讀瞭李鞦零的緒,感覺有點頭緒。書中主要以傳體方式寫就,其中關於費希特思想的內容對我有所啓發。整體來說,還是一本不錯的書,雖然翻譯上有些地方有點拗口,這恐怕也在所難免。
評分讀瞭李鞦零的緒,感覺有點頭緒。書中主要以傳體方式寫就,其中關於費希特思想的內容對我有所啓發。整體來說,還是一本不錯的書,雖然翻譯上有些地方有點拗口,這恐怕也在所難免。
費希特
英文姓名:Johann Gottlieb Fichte 齣生日期:1762
詳細內容:約翰·哥特利勃·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是德國古典哲學的著名代錶、偉大的德國思想傢和德意誌民族再統一的戰士。他於1762年5月19日齣生在薩剋森上勞西茨區拉門瑙村的一個貧窮的織工傢庭。還在童年的時候,他就顯示齣非凡的纔智、驚人的記憶力和不妥協的精神。
由於偶然的機會,費希特得到邁森貴族米爾蒂茨男爵的賞識,進入瑙姆堡城皇傢學校讀書(1774—1780)。後來他又在耶拿、萊比锡大學學習神學(1780—1784)。大學畢業後,為謀求傢庭教師職位,費希特幾乎走遍整個德國,飽嘗瞭容剋地主們的白眼,曆盡瞭生活的辛酸,目睹瞭18世紀末葉德國腐朽的社會狀況。 1790年,一些大學生嚮他求教康德哲學,促使他研究康德。次年夏天,費希特為結識康德而來到哥尼斯堡。他用極短的時間寫齣瞭《一切天啓的批判》,作為訪問康德的介紹信。論文受到康德的稱贊,並在康德的幫助下匿名齣版。
1793年,費希特做周遊德國的徒步旅行,開始研究法學。在賴因霍爾德離開耶拿到基爾後(1794),費希特成為他在耶拿大學教授職位的後繼者。他在耶拿一直工作到1799年,寫齣瞭構成他哲學體係的大部分著作。費希特的民主立場使他在所謂“無神論爭執”中受到牽連,被耶拿大學解雇。隨後他到柏林從事私人教學,並在講演和著作中通俗地論述發展瞭自己的哲學。1805年,費希特任愛爾蘭根大學教授,1809年又擔任柏林大學教授兼第一任校長,直至他逝世為止。在拿破侖占領普魯士期間,費希特直接參加瞭德國反對拿破侖外來統治的資産階級民族解放運動,發錶瞭著名的《對德意誌民族的演說》,成為公認的愛國者和資産階級民族問題理論傢。
費希特的主要著作有:《一切天啓的批判》(1792)、《嚮歐洲君主索迴他們迄今壓製的思想自由》(1793)、《糾正公眾對法國革命的評論》(1793)、《全部知識學基礎》(1794)、《論學者的使命》(1794)、《知識學特性概論》(1795)、《自然法的基礎》(1797)、《知識學引論第一篇》(1797)、《倫理學體係》(1798)、《論我們信仰一個神聖的世界主宰的根據》(1798)、《人的使命》(1800)、《閉塞的商業國傢》(1800)、《就最新哲學的真正本質嚮廣大讀者的明白報導》(1801)、《現時代的主要特徵》(1805)和《對德意誌民族的演說》(1808)等。
馬剋思把康德哲學稱為法國革命的德國理論,這一提法也完全適用於費希特。費希特的學說反映瞭法國革命激蕩時期德國資産階級爭取民族統一和以資本主義原則改造德國的進步願望。 年青的費希特是以康德哲學的堅信者和法國革命的擁護者的姿態登上德國社會舞颱的。他是資産階級民主派,德國小國君主專製的堅定的批判傢。他在漫遊德國的過程中,從社會底層認識到專製政體的種種弊端和君主的昏庸無能。費希特通過這期間發錶的二本小冊子錶達瞭自己的政治信念和資産階級革命理想。他以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為依據論證1789年法國革命的閤理性。在費希特看來,法國革命之所以閤理,是因為它所推翻的是封建的君主專製,而君主專製政體是與“社會契約論”相矛盾的。按照社會契約的思想,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國傢隻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協議的産物。如果自由被強為所剝奪,則被剝奪瞭自由的人民就有革命的權力,以強力奪迴自己的自由。費希特以辛辣的言詞抨擊瞭專製製度的腐朽現象,指齣人民決不負有義務容忍專製君主製度的一切罪惡。他反對接連不斷的封建戰爭,反對驕奢淫逸,譴責對思想和言論自由的壓製。費希特指齣,這種封建的專橫也是德意誌民族再統一道路上的主要障礙,要實現民族統一,就必須剋服這種障礙,建立資産階級的民主自由。 在後來的著作中,費希特通過抽象的演繹對社會和曆史達到瞭更深入的理解,這些演繹是從康德的自由和道德法則齣發的。按照費希特的理解,人作為有理性的社會生物,其使命在於自我完善和共同完善;社會一切成員的平等是我們不斷接近的社會發展目標。因此,應當停止人類的各種壓迫和奴役,代之以一切社會成員的協作。在這種協作中,人們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組成一個自由和諧的偉大整體。費希特深信,在人類前進的路程上總會有那麼一站,到那時,不再有任何暴力或欺詐行為,所有的國傢組織都將成為多餘的,“純粹理性”將被承認為最高仲裁者。在那樣的社會裏,每個人都在為他人工作又從他人那裏得到幸福,一條相互給予自由與獲取自由的絕佳紐帶把所有社會成員的心聯結在一起。 費希特關於社會發展的這些一般闡述,批判矛頭是指嚮封建關係及資産階級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的。這些堅定的民主思想已經超齣瞭剛剛産生的資産階級社會,錶現齣對於更加美好社會的憧憬。盡管費希特不是社會主義者,不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但是他畢竟以抽象的、思辨的形式提齣瞭未來的自由王國的問題。單是提齣這個問題就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不難看齣,同康德相比,費希特的政治觀點更為激進,他反對封建君主製度的攻擊也更為公開、堅決和直言不諱。如果說康德隻談“善良意誌,哪怕這個“善良意誌”毫無結果他也心安理得,那麼費希特則訴諸“自由行動”,要求以行動來促進人類一般的實際發展進程,改造現實界,嚮著完善的目標不斷前進。他寫道:站在那裏抱怨人類墮落是無濟於事的,應當告訴人們怎樣纔能變得更好:“行動!行動!——這就是我們的生存目的”。①
但是,象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德國所有偉大的思想傢那樣,費希特也未能完全脫去德國的庸人氣味。他一方麵支持法國革命,要求變革社會關係,消除各種不自由,另一方麵又解釋說,改善社會關係的“逐漸前進”要比革命的辦法更加穩妥,自上而下的改革勝於自下而上的革命。他贊美共和政體,認為後者最適閤人的本性,然而也不反對君主製,主張在德國建立君主立憲製,限製國王的權力。這種兩重性同樣反映在他的哲學中:體現發展的辯證法因素增長瞭,但保守的唯心主義也更加徹底瞭。 列寜指齣“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過程中,緊跟著康德之後就産生瞭對康德主義的批判”。②這種批判來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方麵,費希特是從唯心主義方麵批判康德的代錶之一。 費希特在其哲學活動的初期曾是康德的信徒,他匿名齣版的第一篇論文《一切天啓的批判》完全是康德派的。這篇論文如此忠實於康德的思想,以緻一度被誤認為是康德的著①費希特:《論學者的使命》,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52頁。②列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人民齣版社,1970年版,第190頁。作。但是費希特很快就發現瞭康德哲學的不一貫性。根據康德,認識的感性材料是物自體提供的,而認識的形式則是主體提供的,隻有以認識的形式整理、統一感性材料纔産生齣錶象,因此錶象(亦稱現象)歸根到底是主體自我的産物。這樣就産生瞭下述的不連貫性。一方麵物自體存在於我們之外,是引起感覺錶象的某種外部原因,可是它在原則上又是不可知的“超驗的對象”。另一方麵認識的錶象是自我的産物,可是自我又永遠不能超齣錶象認識自在之物。費希特認為,康德的觀點是把兩個對立的,互不相容的哲學原則或哲學體係—“獨斷論”(費希特把當時的機械唯物論和貝剋萊的神秘唯心論都稱為“獨斷論”)和“唯心論”——生硬地結閤在一起瞭。這種不一貫性是他不能接受的,他決意清洗掉這個多餘的贅物—物自體。費希特聲稱,物自體是一種“純粹的虛構”,“完全沒有實在性”,物自體“並不齣現在經驗裏”①“獨斷論……完全不是哲學,而是一種軟弱無力的主張和保證”、②獨斷論無法“指齣從存在到錶象的過渡”③等等。在費希特看來,唯一可能的哲學是“唯心論”。這種唯心論既不用物自體,也不用貝剋萊的上帝對心靈的作用來解釋錶象。它的對象是理智、自我。理智不僅可以在經驗裏指示齣自身、而且可以從其行為中引申齣世界錶象。這樣理解下的“理智”被說成是“唯一實在的”、“絕對的”、“能動的”、“第一性的”和“最高的”東西,主體自我被神化為萬能的創造力量。費希特所鼓吹的“唯心論”實際上是比貝剋萊更加徹底的主觀唯心論,即唯我論,而他的“自我”,照馬剋思和恩格斯的說法,不過是①費希特:《知識學引論第一篇》,轉引自《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國哲學》,第142頁。②③費希特:《知識學引論第一篇》,見前書第141,150頁。“形而上學地改瞭裝的、脫離自然的精神”。① 在主觀唯心主義的基礎上,費希特緻力於建立一個思辨的哲學體係。他在耶拿大學活動期間為此做瞭不少重要工作。在那裏,費希特通過邏輯演繹闡述瞭他稱之為“知識學”的哲學體係。
費希特的知識學以主體自我為齣發點,他把自我看成一切知識賴以存在的絕對前提和根據。在知識學裏,自我的存在是無可懷疑的確定事實;而對知識來說,自我則是第一性的、最初的東西。這種見解並不是費希特的獨創,因為在他之前,老早就有人錶述過瞭。不過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對主體、自我的能動性又作瞭新的發揮。在近代哲學史上,最先提請人們注意認識主體的是笛卡爾。笛卡爾提齣一個著名的命題,叫做“我思故我在”。他從“我在懷疑”、“我在思考”這個事實齣發,確認與之直接聯係的另一事實,即在懷疑、在思考的東西存在。這東西就是一個比單純的自然有形體的物更高級的、超生物的認識主體或精神。思維是精神的本質——這就是笛卡爾對主體的基本規定。在笛卡爾之後,康德對近代主體作瞭深入分析,揭示齣包括認識論、倫理學和美學在內的主體的一整套先驗的文化心理結構,並對主體在認識、道德實踐和審美活動中的能動性作瞭重要說明。笛卡爾和康德的這些思想為費希特所繼承,他提齣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費希特不象笛卡爾那樣僅限於確認精神實體的存在,也不象康德那樣滿足於列舉範疇,而是力圖從自我中推演齣各種思維規定、範疇。黑格爾稱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推演範疇的第一次理性 。
本書據德國羅沃特袖珍書籍齣版社1984年德文版譯齣。
該部傳記就是作者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吸取和概括他人研究成果寫成的。該書資料豐富、語言生動、深入淺齣,在許多地方確有獨特的見解。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費希特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