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弗里德·伦茨:1926年3月17日在东普鲁士的Lyck城出生的作家,不仅仅创作出关于他的故乡马祖里的美丽故事,而且成为德国战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年轻时,西格弗里德.伦茨从东普鲁士被驱逐出来;之后,他去了汉堡,在那里他学习研究了哲学、英国语言文学和文学。最初,他以在全国性日报——《世界报》的副刊做编辑来维持生计。他一直定居于汉堡。
伦茨是一位针贬时弊、笔锋犀利的小说家、戏剧家和广播剧作家。现代人的孤独、失败、责任感、过失以及考验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所写的《Deutschstunde》是德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
少年教养犯西吉·耶普森被关进单人囚室,罚写作文《尽职的快乐》。他回忆自己那个在北德乡村当警察的父亲如何恪守职责,一丝不苟地执行纳粹当局的命令,监视当地的一位画家,不让他作画,还没收作的作品。而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原是警察一家的老朋友,还曾经救过警察的命。小西吉出于同情,帮画家藏过来。战后,冥顽不化的乡村警察还继续搜寻并烧毁画家的藏画,西吉为此得了恐惧症。他生怕画作被毁,继续偷藏画家的画,被发现后当作少年犯送进劳动教养所……
作品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这一真实事件。小说以传统的叙述手法,剖析和批判了长期被作为“德意志品质”来宣扬的“忠于职守”的思想,激发人们对被纳粹践踏的公民义务进行反思,这不仅在当代德国文学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由于其所含的哲理具全球性,值得世人三思。
这本伦茨的《德语课》高三的时候就在书店买下了,因为自己的懒惰,前前后后却花去了三年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的看完。在疲乏的高考复习的灯下我拿起它,在独自去北京的飞机上我拿起它,在初入大学的欣喜中我拿起它,恋爱的甜蜜里我拿起它,失恋的阴郁中我依旧拿起了它,在西藏起伏...
评分大概在读这本书的一开始我就开始考虑,如果自己跟西吉对调一下,由我来写这篇《尽职的快乐》,我该怎样去写,我能够写出什么样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搜肠刮肚与徒劳无获,于是,便开始专心的看这本书。 说这本书不得不先说一下德意志的民族意识,似乎我们一直在赞扬...
评分 评分这是我第四次翻开这本书,却是我第一次将其读完。前三次貌似都没有读完第一章,就草草合上书页,将其束之高阁。这次,我又决定将其拿出。我知道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所以我把它看作是一个分界点,如果我能耐着性子把这本书啃了,说明我可以去品读一些更加晦涩难懂的书籍...
评分2010年10月
评分许昌菊老师竟然在1980年就翻译过德语课……那时她才47岁?我觉得真的算得上译界巾帼了,另一个版本没读过,许老师北大师弟顾士渊老师翻译的,有机会找来看看
评分许昌菊老师竟然在1980年就翻译过德语课……那时她才47岁?我觉得真的算得上译界巾帼了,另一个版本没读过,许老师北大师弟顾士渊老师翻译的,有机会找来看看
评分许昌菊老师竟然在1980年就翻译过德语课……那时她才47岁?我觉得真的算得上译界巾帼了,另一个版本没读过,许老师北大师弟顾士渊老师翻译的,有机会找来看看
评分作者不愧是画家,读起来就感觉是在看色彩浓重狂放的油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