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堃(C.K.Yang)(1911-1999),華裔美國社會學傢、原籍廣東南海。1932年獲燕京大學社會學學士學位,193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39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任紐約商報編輯、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迴國後,1948年起任嶺南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並在廣州近郊鷺江村從事農村社區的調查工作。1951年再度赴美,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1953年任匹茲堡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教授。19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社會學係。
楊慶堃的這部《中國社會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國宗教、社會和文化的經典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全書對中國宗教進行瞭非常全麵的分析與闡述,詳細考察瞭中國社會中各種類型的信仰,以及國傢政治、經濟和儒傢學說的關係,描述瞭中國社會與宗教的整閤狀況。對中國社會和中國宗教的比較研究有興趣的讀者均可閱讀。
序言:研究中國宗教的社會學範式——楊慶堃眼中的中國社會宗教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傢庭整閤中的宗教
第三章 社會和經驗之談團體中的宗教
第四章 民間信仰的公眾性
第五章 曆史視角下中國宗教的政治作用
第六章 天命的運作
第七章 政治倫理信仰:“以神道設教”
第八章 國傢對宗教的管理
第九章 宗教與政治反抗
第十章 儒學傢說及其儀式中的宗教麵嚮
第十一章 宗教和傳統道德秩序
第十二章 中國社會中的分散性和製度性宗教
第十三章 宗教在1949年前中國社會中角色的變化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
制度性宗教与弥漫性宗教 结构功能理论, 杨对宗教的定义:从一个宽泛的视角看,宗教可以被看成一个连续统一体,其一端是近似于终极性、具有强烈情感特质的无神论信仰,其另一端则是具有终极价值、完全由超自然实体的象征和崇拜与组织模式来支撑的有神信仰。 信仰天命、宽容卜筮...
評分中国人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民族。与其余前现代的人类文明不同,宗教并不是中国社会运作的根本机制,甚至也不是理解中国文明的必要前提,这种独特性一直是诸多争议的核心。杨庆堃先生的这本现已成为经典的著作,正是为了厘清这一事实:不论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多么...
評分这几天翻资料,觉得掉到了资料的陷阱里,处处都是绊马索,处处都鬼打墙,处处都长满了荆棘的小尖刺,勾住我的衣角,引我留步。 看到一些以前感兴趣的问题的资料。比如,在昌邑的某个小庙,碧霞元君娶了碧霞圣母做元配,并且专司斑疹。而泰山老奶奶被供奉在另一个殿堂里头。碧霞...
評分首先,作者区分了制度性宗教与弥漫性宗教两种类型。在以往的宗教研究中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为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而后作者详细论述了“弥漫性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宗教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什么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
評分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 ——读《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任孟山 赫赫有名的中国宗教研究大师欧汉年,对于杨庆堃先生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不吝褒奖,称其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著名社会学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金耀基誉其为“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典范之作”。这本1961年就...
中國也和其他文明一樣,國傢不是一個純粹世俗和功利的結構,也不是一個由經驗知識掌控以物質利益為目的的冰冷的機械組織。封建朝廷始終受到一定價值體係的支撐,這種體係與宗教教義、神話和其他超自然信仰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在中國曆史上的大多數時期,宗教一直支持政府,這種支持往往通過賦予統治群體以超自然意義上的閤法性,或強化那些有助於維持倫理道德秩序的傳統價值等方式。政府也隻歡迎能夠強化其閤法性或有利於其統治的宗教。宗教的整閤作用有助於社會統一,這種功能對於鞏固王朝的社會政治秩序非常重要,經曆長期的社會動蕩之後,民眾和政府都渴望迴復和平和秩序,民眾與政府達成瞭高度一緻,宗教也得以快速復興發展。佛教作為一種民眾運動,很自然也為王位鬥爭者們所矚目。依照佛教教義宗教運動的擴展,結果肯定會産生與世俗政權的衝突。
评分我早說過瞭,豆瓣沒有棄讀的選項,我隻好選讀過.實際我看瞭一兩頁就不讀瞭,這本書是被我棄讀的.翻譯得糟糕.我後來藉英文版瞟瞭瞟.書是好書!
评分可以那麼少引用彆人的研究,可以自說自話的年代早就過去瞭。。。
评分很快看完~
评分幾乎每頁都有誤譯,一些錯誤還是很低級的。例如中譯本第162頁的小標題,說明譯者完全、徹底沒有看懂原著的英文。實在是太糟糕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