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老北京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纪实 北京 老北京 迈克尔·麦尔 社会观察 城市史 城市 记录
发表于2025-04-15
再会,老北京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我于北京多少话不能说呢?东四十条拆的时候我在,现在读这本,想起来年少时的歌词——“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北京,就是这种说不出来的痛了。
评分本来觉得不着急看呢,没想到这么引人入胜,一口气读完。也有些错误,我读得这么不仔细都还看见了两处。比如伪满洲国建立时间写成了1934年,应该是1932年淞沪抗战之后才对;还有说老舍从《龙须沟》后再也没写过小说,也不对。《正红旗下》不是六十年代才写的吗。不过瑕不掩瑜,读起来特别畅快。虽然说的是悲伤的事,但是经常有莫名的喜感,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哈哈。
评分本来觉得不着急看呢,没想到这么引人入胜,一口气读完。也有些错误,我读得这么不仔细都还看见了两处。比如伪满洲国建立时间写成了1934年,应该是1932年淞沪抗战之后才对;还有说老舍从《龙须沟》后再也没写过小说,也不对。《正红旗下》不是六十年代才写的吗。不过瑕不掩瑜,读起来特别畅快。虽然说的是悲伤的事,但是经常有莫名的喜感,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哈哈。
评分我觉得比何伟写得好。虽然美国的非虚构写作像是量产的三明治,但是馅料不同吸引的人就不同吧。
评分《四世同堂》版的《城记》,在这样的外国人面前,我注定永远只是这座城市的外地人……anyway,廊房头条我造访过三次,五年了,似乎没什么变化……用卫星地图看前门大街两侧的街道纹理,但愿“无形巨手”的资金链真的断了吧……
迈克尔•麦尔 Michael Meyer
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媒体上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得多个写作奖项,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奖、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怀廷奖和洛克菲勒•白拉及尔奖。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其作品有《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等。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十分有意思,迈克尔•麦尔与《江城》、《寻路中国》的作者彼得•海斯勒一样,都参加了美国的和平队来中国支教。从时间上看,麦尔在1995年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在四川的内江做英语老师;海斯勒是1996年8月到的重庆,然后沿江而下,到四川的涪陵师专同样当英语老师。...
评分书看完了,算是第一篇书评吧,回答几个问题 1。台版和简体版都是一个人翻译的,不存在台版翻译的好的问题,出版时间也是同步,没有先后,不相信的可以去亚马逊买英文版 2。简体版有删减,但是译者已经说了会放出来,简体版36元,台版480新台币,大约100元人民币,算上删...
评分十分有意思,迈克尔•麦尔与《江城》、《寻路中国》的作者彼得•海斯勒一样,都参加了美国的和平队来中国支教。从时间上看,麦尔在1995年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在四川的内江做英语老师;海斯勒是1996年8月到的重庆,然后沿江而下,到四川的涪陵师专同样当英语老师。...
评分在阅读再见老北京这本书之前,我先阅读了一篇关于余华的第七天的书评,这篇书评中评论到: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交叉汇聚的中心,而余华这本书尝试着对这种状态做出诠释。不能不说,这个对于中国目前状态的概括是十分贴切的。而北京作为目前的政...
评分再会,老北京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