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在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红皮的老书了,77年的,老板只收了我三块钱,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尽管鲁迅文章里多次出现过的“才子+流氓”,事实上并非专指郭沫若,但是,许多人都以为指的就是郭沫若。这种误会,其实倒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郭沫若就是一...
评分本书作于1971年,一个政治上异常敏感的年份。郭沫若在此时写作这本扬李抑杜的作品是否有政治立场上的考虑我不得而知,不过他在本书中处处表态自己的阶级立场倒是很能体现他极高的政治觉悟。 李白的身世据郭老考证为出生在中亚碎叶城的汉人,该章考证同时也驳陈寅恪李白为胡人的...
评分 评分本书作于1971年,一个政治上异常敏感的年份。郭沫若在此时写作这本扬李抑杜的作品是否有政治立场上的考虑我不得而知,不过他在本书中处处表态自己的阶级立场倒是很能体现他极高的政治觉悟。 李白的身世据郭老考证为出生在中亚碎叶城的汉人,该章考证同时也驳陈寅恪李白为胡人的...
评分忘了给神书打分了,这书当年我真认真看过,看到老杜评价如此不堪还暗自伤心
评分中学同学的。
评分很早就听中学老师提过这本书,郭先生旗帜鲜明的扬李抑杜,特别是对老杜死于隔夜变质牛肉的说法印象深刻。其实杜甫饫死于牛酒的说法是史有明文的,新旧唐书俱用其说,郭先生的发明在于加了一种“腐肉中毒”的“科学”推测。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出郭用力很勤,虽然因为对李杜的态度和感情不免有时有牵强之处,但考证依然是很见功力的,是下了功夫的著作,并非他同时期的奉命文学之比。只是郭在批评杜甫那强烈追逐名利的欲望,历数他为此不惜对权贵谄媚逢迎的作品时,他对自己歌颂太祖、李云鹤、斯大林等人的“诗作”又如何看呢?作为一个能写出《女神》的诗人,写出《卜辞通纂》的学者,又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下那些阿谀文字的呢?难道是因为他熟读历史,看透那些看似美好文字之下的现实和卑劣以后所采取的选择吗?既然如此,苛责前人岂非虚伪?
评分两遍。
评分晚节不保的借题发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