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1905-1980),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曾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产生深刻影响,且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萨特将他的存在主义解释为“生活和行动的哲理”,“自我选择”论即其基本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抉择,人的存在价值有待自己去设计和创造;他认为选择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无论处境多么恶劣,人毕竟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决定行为走向,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萨特的存在主义首先意味着独立思考和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象化地图解其思想、学说,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萨特文学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接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展示人们共同的生活处境,将人们面临的选择提到哲理高度来启发人们深思。特别是他的戏剧,往往将极限状态下的人生选择置于戏剧冲突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挑战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内容节选:《他人就是地狱》
在写《禁闭》时,我有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的考虑。就内容来说,如果我想以戏剧的形式来表现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那是因为我没有忘记我在德国战俘集中营里的感受,那时我时刻都整个地处于他人的注视之下,自然这就形成了地狱。就形式而言,我想考虑那些演员的要求,他们不能容忍别的演员有比他们更多的台词。所以我就想把剧中的人物始终放在一起。
每当我写剧本的时候,总少不了意外的原因和深刻的用意这两个方面。偶然的原因是,当我在1943年底和1944年初写《禁闭》时,我有三个朋友,我很想让他们演一出由我写的戏,而且对他们一视同仁,决不优待任何一位。这就是说,我要他们时刻都留在舞台上,因为我心里想,如果有一个人离开了舞台,会想,在他不在的时候,他人会有一个更好的角色……所以我想让他们谁也不离开谁……
《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自由选择论集》(醒客悦读)由国内研究法国哲学的学者关群德等翻译,北京大学杜小真教授作序介绍。本书翻译文字准确考究,简练中肯,为存在主义在中国的风靡,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存在主义提供了可靠的阅读文本。
可能提起《他人就是地狱》这本书,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提到《存在与虚无》,爱好外国文学和哲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而这本书的作者更是无人不知的。他就是萨特,萨特的一生有许多脱俗惊人之处,比如:他拒绝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文学奖;一生没有结婚,和他亲密的伴...
评分在这本小机子里,我们能够窥见的人是人文主义的人浓郁气息。 在让保罗萨特那里,自我的生存,总是和他人的是想冲突的人。 提到加缪,我们就会想到存在主义。推石头上山的人唏嘘福斯,leo,还有那莫尔索,这都是一中非常北极星脂肪乳存在。 我们都知道,在论战当中,加缪和让保...
评分可能提起《他人就是地狱》这本书,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提到《存在与虚无》,爱好外国文学和哲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而这本书的作者更是无人不知的。他就是萨特,萨特的一生有许多脱俗惊人之处,比如:他拒绝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文学奖;一生没有结婚,和他亲密的伴...
评分虽然不完整 但就这些片段的组合 让人有了新的认识 他人就是地狱 了解萨特 我觉得可以当做一个随读来读吧 不成体系 但却丝丝入理 我觉得这种论集 关键在译者的智慧了 老版本的读物是我的最爱 但是建议看全集
评分写这篇书评,是因为最近对于微小的恶的困惑。前几日看了阿伦特的《责任与判断》,也提到类似的问题,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将书评写到萨特这本书名下。 这是一部由很短的小篇章构成的合集,对研究来说可能不够,但对我们这些一般读者而言却大有裨益,原因很简单:短篇的时间跨度...
边画边听,感觉翻译得不太好
评分这类书都是看的时候猛点头:“真理啊”,看后却忘得很快。
评分萨特太会说话了,圆滑,聪明,精明:这个世界不过一个幌子而已。 注意到一点,对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真正的自由,萨特也表示怀疑。他本人曾是法共的追随者,也因为这种政见分歧和加缪绝交,但战后他本人也加入到法共的反驳者阵营中。
评分我不愿意再去想萨特了。这毫无意义。我脑中浮现的只有一些主义和空虚。每当我希望乐观一点时,汹涌的人群便把我淹没。我体验因溺人而死的次数早已成百上千了,其中有很多次我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但我还活着,也许。在这种情况下,读一本光怪陆离的入门书和读一本让我敬畏的精装书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分相比后面的节选,前言好看很多,直接把萨特的理论提取了,后面就草草翻了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