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插队农村时开始自习油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继《纽约琐记》之后,本书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书中,时代的质感体现为日常细节,历史的分量,举重若轻:那就是我们亲历的生活,而作者严肃地戏称为“多余的素材”。
这一册散文集,以日常细节牵动种种记忆,并获得历史感,本次修订增添或更换部分罕见的老照片,佐证文字,为许多变形、遗失,但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图文叙述。
陳丹青的第一本書,比《荒廢集》好看多了。 賣弄的一些長句太賣弄,一口氣根本就讀不過來,缺乏節奏和章法,完全沒有必要。譬如“歸國的確認”里聊自行車,讀得人氣血逆转,差點一口氣上不來。以為這是天下第一長句,原來在“參考與消息”里有更長的一句。我努力跟著他的節奏...
评分这本书取名《多余的素材》,我看后在笑丹青的谦虚。丹青的书,除去《退步集续编》其余尽皆读过,而读过三次的有三本:《外国音乐在外国》(《陈丹青音乐笔记》),《纽约锁记》和《多余的素材》。我很中意陈丹青这样的以绘画者的目光来审视身边的世界的执笔者。后来读木心,发...
评分虽说学的是西洋画,笔底下的文章呢,倒是有正经的国学底子。 应该算是中西合壁古今通吃。 文风呢,有点像孔庆东+胡兰成+白先勇 可能有些辱没白先勇,但肯定是抬举孔庆东。 后补:又读了他的一些书,觉得对他文风的评价不合适。
评分陈丹青现在国内有很大名气,他的书也很热销,我手头有一本《退步集》(修订版),是2005年第一版,2012年第23次印刷,印数为226001-246000,印数之大,在现今算是一个奇迹,不过我现在要说的是在《多余的素材》,因为《退步集》还没有看,而没有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书在运...
评分#每週一書#之<多餘的素材>從陳丹青個人來講,見識是夠的思想也是銳的,作為畫家社會活動家都比較讓人敬佩,作為作家就真不想多說,不過很多圖片倒確實看得出來其藝術修養和見識,但此書中很多文章卻是應了書名頭二字
真是多余的一本书啊
评分不怕你装,看谁装的最像
评分如果陈丹青上豆瓣的话,实在应该推荐他去参加无标点复杂句小组~
评分陈师此次前来开讲,曾提到书中几处细节。提到爷爷说“相貌极好”,我待读到此书 才看到真是好。要形容的话也只能说是“正”了。先生素喜观察他人相貌,此前也曾盛赞过木心先生仪表堂堂,真要我说,先生长得才真是好。听罢讲座排队签售,我妄请他写上我的名字,他毫不大意地接过了,左手执烟笔下却照旧一丝不苟,此等“民国范儿”,我只有在心中击节赞叹了。此书中他尊为师长、先生之人多已作古,可以想见他在讲座中提起文革破坏力时幽幽的喟叹。照样绕不开大学教育的话题,照样是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从最后看去,好一派不怒自威的气象。其实矛盾很简单,只怕先生不肯解。不过, 读完《归国的确认》我便知道,这个结, 先生是不会去解的了。只可惜是这个地方负了他,而他 却始终不曾远离。
评分陈丹青小的时候可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