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ienic Modernity

Hygienic Moderni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Ruth Rogaski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Vanderbilt University.

出版者: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作者:Ruth Rogaski
出品人:
页数:415
译者:
出版时间:2004-11-29
价格:USD 70.00
装帧:Hardcover
isbn号码:97805202400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医疗史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卫生 
  • 城市史 
  • 罗芙芸 
  •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 
  • 中国近代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Placing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at the center of modern Chinese consciousness, Ruth Rogaski reveals how hygiene became a crucial element in the formulation of Chinese modernity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Rogaski focuses on multiple manifestations across time of a single Chinese concept, weisheng—which has been rendered into English as "hygiene," "sanitary," "health," or "public health"—as it emerged in the complex treaty-port environment of Tianjin. Before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eisheng was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regimens of diet, meditation, and self-medication. Hygienic Modernity reveals how meanings of weisheng, with the arrival of violent imperialism, shifted from Chinese cosmology to encompass such ideas as national sovereignty, laboratory knowledge, the cleanliness of bodies, and the fitness of races: categories in which the Chinese were often deemed lacking by foreign observers and Chinese elites alike.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为了写grant proposal和备战prelims,最近处于几乎每天一本书的狂读状态。本来读到历史学文献会特别头疼,因为我历史、地理常识都极其欠缺,这类书不仅往往有点枯燥还会充斥着我所不熟悉的各种名词,让我本来就慢到不行的英文阅读更慢。直到读到这本书超high, 感觉可能算是历史...

评分

这两天读完这本书,说不上津津有味。读完之后感觉也没有非常特别吸引我和启发我的地方(当然这是对比我阅读前的期待而言的),思前想后,大概是因为“卫生的现代性”这个说法已经听的很多(所以足见这本书影响力之广),也大概了解她要讲的历史过程的一个基本思路了。我想一些...  

评分

我觉得吧,其实这本书有两条叙述主线。首先是“卫生”话语的生产,或者说就是语言/知识考古,见第一、四、五章——基本上就是有点类似思想史的做法吧,对概念的解读、比较等等,不涉及具体的事件和案例;另外一条就是“从地方史出发解释个案和研究的意义和文中所使用的学术概念...  

评分

晚上看张帆老师的“科学”概念的文章,想起来之前看过这本书,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张帆老师“科学”概念的那篇文章,梳理了近代以来科学概念的演变。从西洋——严复——日本——五四的轨迹演变,时间上两个拐点,分别是甲午战后和五四运动。演变的特征是中西交织——分...  

评分

读杨念群《再造病人》时看到书注释中引用了罗芙芸的《卫生的现代性》,就找来看。 两者相较有相似之处:都基于福柯的身体政治,结合医疗卫生和社会生活来理解20世纪初的中国。但由于两位作者的东西方视角不同,在相异之处也各自有亮点。 1.《再造病人》聚焦传教史,西医东传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一直强调weisheng词义的不确定性,恰好是语言中心而非概念中心,以工具而非思想为坐标。读英文weisheng和读中文“卫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读后者时我们以为抓住了一个明确的概念(或概念范畴),而前者在英文语境中保留原文恰好是强调其意义的相对性。有些地方强调话语建构有些过分了,例如感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只在无官方地位的“养生”中保留下来,如果这也是现代性的殖民的话,那么欧洲的医学迷信要找谁申冤?有时候觉得后学也真是……

评分

卫生现代性=卫生从古代经典养生学与宇宙身体观中脱出,揉入现代科学语汇特指人身洁净无病、环境无病原,更与强力殖民势力及后来本土国家机器结合,以防疫清洁疫苗治疗等规训人身培养有用人体为强国所用。非一蹴而就,殖民地推展背后是母国政治观念(功利主义和殖民需要)转变、城市试验、实践论证(伦敦防霍乱)和遭殖民地病痛袭击过程;初到殖民势力医疗观念未必比中国传统先进(瘴气论、放血、冰冻疗法等),还曾赞赏中国精英中庸养生之道,但前述过程后观念慢慢改变;军队讲究保持战力、令行禁止、资源丰富,是推行卫生现代性急先锋;日人先接触西方,为强国提出卫生学,在日清日俄战争中实践而经验丰富,长期占领管理中国经验,在多元殖民天津中最强调卫生现代性,全面控制人身环境,抗战时期达到细菌战加强力防疫的悖论,为国民共产两党学习继承。

评分

真厉害,又扎实又聪明。

评分

漏掉了几个:中国传统医学,传教士,新生活运动和建国后知识分子的“洗澡”。。。

评分

初看觉得只是discourse analysis,觉得没劲儿而罗嗦;看到后来觉得一些小故事有趣,且启发人对于“卫生”观念在个人生活中地位的思考。“卫生”作为现代性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帝国主义引进,又如何在传教士、医师、政府、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的利用与争辩中,成为了健康之宝、救国之道、富强法门和统治工具。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一个discourse如何成为我们现代人心中根深蒂固、仿佛是与生俱来般的观念(notion/idea)、习惯乃至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