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年的上海

1927-1937年的上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安克强系法国里昂大学东亚学院院长、教授;译者张培德系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法)安克强
出品人:
页数:229
译者:张培德
出版时间:2004-08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38157
丛书系列:上海史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上海 
  • 上海史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城市史 
  • 安克强 
  • 城市 
  • 上海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本书以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府为对象,探讨市政府创立和运作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可采用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及其实施市政的成败得失,试图将之作为特例了解国民党政权下一个市政府的运作情况。这是一部在西方中国学界很有影响的中国学名著。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该书是在安克强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1991年出法文版,1993年出英文版。该书的一大特色是从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设、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学界对国民党政权“无可救药的腐败和没有成效”的刻板认识。不过内容上偏重于前五...  

评分

该书是在安克强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1991年出法文版,1993年出英文版。该书的一大特色是从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设、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学界对国民党政权“无可救药的腐败和没有成效”的刻板认识。不过内容上偏重于前五...  

评分

该书是在安克强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1991年出法文版,1993年出英文版。该书的一大特色是从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设、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学界对国民党政权“无可救药的腐败和没有成效”的刻板认识。不过内容上偏重于前五...  

评分

比较喜欢的章节: 第三章 Municipal Power and Local Elites 第四章 The Crisis of 1931-32 第六章 Municipal Finance 第三章和第六章分析很有趣;第四章流露出来的“关怀”很感人。 第五章 Municipal Staff 是我第一次看人明说自己用了Prosopography,安克强特意在这章开头用...

评分

比较喜欢的章节: 第三章 Municipal Power and Local Elites 第四章 The Crisis of 1931-32 第六章 Municipal Finance 第三章和第六章分析很有趣;第四章流露出来的“关怀”很感人。 第五章 Municipal Staff 是我第一次看人明说自己用了Prosopography,安克强特意在这章开头用...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少有能让我读到哭的严肃的学术书籍(anyway大概还是因为我过度率直吧),安克强是个很八卦的人,但是他所指涉的问题却是一个历来为社会学和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下的学术生存所不能触及的领域。党政关系在我们看来已经足够了无新意,但在前朝却成为了一个左右上海这座中国首邑最重要的政治机制。不论如何,我们太习惯于那些宣传了六十多年的陈词滥调继而用极端自以为是的刻板印象去理解一个看上去似乎没有政府的时代的政府——当然,这也对当下的思考提出了警讯。无论如何,我非常佩服吴铁城及他手下一帮如此强而有效的官员在多重政治势力的夹缝里寻求城市基于传统因子的现代化进路。甚至于怀疑八十年前的这座城市不是又在沉寂和排压几十年后在当代重新复甦还魂了么。很精彩的研究,很好的问题意识,相信他隐隐和我一样,潜在一种怀旧和乡愁...

评分

原来这部书有中译本了,落伍了。当时跟civilizing chengdu一起看的。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每页字太密,看纸质为好,看PDF眼疼。翻译不咋地,我觉得作者给出的史料,不同人看了很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评分

翻译一般

评分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给4.5分...虽然kmt总体上烂透了,但这同时也是一个由大量富有热情、能力出众、素质较高的个体构成的政党,所以在讨论政策实践(如城建)时还是得细究个体/团体之间的关系、博弈,以及具体的结果。反思当代,所有容易被宏大叙事标签化的主体(d,政府,大学,城建部门,建筑系...)都需要获得基于实践过程的公正评价,这当然也是保存建国后建设经验、避免“浅”概念不断规训建筑学/史(如以“规训”一词否定我d宝贵城建经验)的必经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